近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赴藏就西藏扶贫开发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他在调研中强调,我国扶贫事业已经进入“开发与救助”两轮驱动的新时期,西藏的扶贫开发工作要立足“大扶贫”的格局,搞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政策的衔接,正确处理好专项扶贫与各行业扶贫之间的关系,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缩小贫富差距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在创新发展上实现突破。
范小建是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赴藏的。在藏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考察了林芝、拉萨、日喀则三地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中山大学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科学工作色季拉站、工布江达县江达村贫困户互助资金试点、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卡加村整村推进扶贫、堆龙德庆县岗德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堆龙古荣朗孜糌粑公司、亚东县下司马镇切玛村边境扶贫、日喀则市曲美乡种草项目等进行了重点调研。
在听取自治区扶贫办的工作汇报后,范小建对西藏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西藏的扶贫开发工作有突破、有创新,有效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是对扶贫开发的战略思维,自主确定了扶贫开发标准。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列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以重点扶持,这实际上是把决策权交给了自治区人民政府。2000年,自治区从实际出发,将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的全部定为帮扶对象,这个标准相当于全国贫困标准的2倍;2006年又将低收入群体扶持标准调高到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700元的人群,同样是全国低收入扶持标准的2倍。这两步棋走对了,充分体现了西藏对扶贫工作的战略安排。二是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西藏实施的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牧民安居工程,看得准、进度快、效果好,走在了全国前面。三是区内劳务、建材市场的调整,让农牧民获得实惠。西藏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全区GDP每年增长在12%以上,大量的市场和就业机会没有被农牧民把握,自治区审时度势将低端建材建筑市场让给农牧民,把扶持贫困群众参与建材开发和建筑施工做到了一定规模,这样的决策需要有为民办事的勇气。四是扶贫开发对边民和人口较少民族高度重视。西藏陆路边境线是全国的1/5,边民要守土戍边,不能简单地搬迁,这是西藏的特殊性。而我们对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欠账太多。在全国实施“三个确保”的大背景下,西藏开展“两个确保”扎实有力,其意义不仅在于西藏,也是对国家安全的贡献。五是机制创新。西藏各地市都有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的探索,整乡推进扶贫的快速发展、扶贫互助资金滚动使用、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龙头企业股金、协会与农户的有效对接等,这些都为下一步建立群众增收长效机制积累了经验。
谈到“十二五”扶贫规划制订时,范小建强调,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要在完善国家扶贫战略框架下进行。要发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协调好行业扶贫和专项计划扶贫的关系。制订新10年扶贫目标,要防止贫困人口的减少掩盖收入差距的扩大,区域性政策代替到户政策、普惠措施代替定向帮扶措施。扶贫开发要在解决好重点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制定专门规划,还要对集中连片扶持政策赋予新的内涵,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自治区副主席次仁,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王建,自治区扶贫办主任次旺多布杰,林芝、拉萨、日喀则三地市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同志陪同相关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