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为了喝上干净水,十年九旱的宁夏农村群众经常为吃水拉水发生争斗,水罐、水桶等取水工具成为缺水地区姑娘必备的“嫁妆”。而今,宁夏已有71%的农民告别了吃水难,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达到317万。
1950年,宁夏农村饮水建设起步,利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会抗旱打井、新修水利,解决群众饮水困难。2000年至2005年,宁夏开始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和氟砷病改水项目,投资5.1亿元兴建饮水工程,解决了110万人的饮水困难。2006年以来,国家又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截至2009年8月底,宁夏以中部干旱带为重点,投资7.72亿元建成同心窑山和西吉西部2处重点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了固原东部、海原南部、海原八斗和同心东部扩建4处重点供水工程,解决了1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西吉西部重点供水工程通水当日,农民敲锣打鼓放鞭炮比过年还高兴。老年人眼里噙着泪水激动地说:“能吃上自来水,是我们祖祖辈辈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呀!”
用水生活习惯的改善使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农民家庭普遍用上了洗衣机,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不再为拉水发愁的农村人走出大山发展劳务产业,经济生活越来越好。据了解,农村饮水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项目区群众节省医药费29.4万元,户均节省拉水费用300多元,节省拉水劳动力122个工日。截至2009年8月底,全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3%。(记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