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部署中明确提出,要调整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严格按照主体功能要求规范空间开发行为,切实做到开发活动与主体功能区相一致。促进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和城镇体系构建,加快沿海城镇建设步伐,成为沿海开发重要构成。
同时,伴随着火热澎湃的新一轮开发大潮,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环境支撑能力,已在江苏沿海展开行动。
优化布局,城市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
“新一轮沿海开发的高潮,必然带动新一轮招商引资的高峰。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城乡规划部门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认为,根据沿海地区发展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以新的规划思路和发展的战略眼光,超前考虑城乡的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引导城乡建设科学健康发展,推进沿海地区加快发展。
具体看沿海三市,连云港将建设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国际性海港城市,盐城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地区;南通建设成为江海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和辐射带动力强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同时,加快中小城市城镇的发展,加快沿海地区县(市)城区建设,传递中心城市辐射功能。提升县(市)城镇、重点中心镇和临港小城镇发展水平,把沿海地区的重点中心镇建成规模适度、布局科学、功能合理、环境整洁、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盐城市市长李强对此非常认同:“盐城作为沿海开发‘三极一带’中的一极,城市的引领作用相比其它两市尚显薄弱。盐城将着力打造多层级的城市体系,从而引领区域的发展。”据了解,盐城已确定,把做强中心城市和做优临海港城作为两个重点。市区这一块,将从产业、交通、配套等方面强化中心城市的定位;同时,抛弃“农业小镇”的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港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苏省沿海城镇带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沿海所有市、县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均已完成。连云港市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南通市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即将完成,盐城市正在对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依据规划,沿海地区9万多个自然村将规划调整为1.5万个左右农村居民点,全面优化村庄的空间布局。
未雨绸缪,划定生态保护区
沿海开发的大幕已经开启。人们十分关注的另一个敏感的话题是:江苏如何保证沿海地区环境质量不下降?
事实上,目前江苏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也面临着不小的环境压力。比如,受苏南及其他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影响,沿海地区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由于经济发展不足,现有污染物总量基数较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给环境质量带来考验。
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修复十分困难。记者注意到,为守护“美丽沿海”,江苏未雨绸缪,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编制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时,就专题设置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章节,提出的4条发展原则和4个发展战略中,都分别有一个是针对环境保护提出的。而省委省政府在制定贯彻落实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时,提出的9条意见中也有一条是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则进一步明确了沿海地区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划定生态保护区,是江苏省沿海开发的一大亮点。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大关键地区之一。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了9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四纵五横”生态廊道,这些重要区域事关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因而成为生态保护的重点对象。
积极推进,保障沿海地区生态安全
省环保厅副厅长赵挺告诉记者,为保护这些重要区域免受破坏,江苏省将实施“生态空间管制”,合理生产力布局,从而既能满足沿海开发的需要,也能保障沿海地区生态安全。首先,明确提出受保护地域比例。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中,都明确地提出了沿海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要达到15%的目标。其次,明确提出新围填滩涂生态用地的比例。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新框围土地的20%要用于生态建设,60%用于发展农业,只有20%用于建设用地。第三,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实施禁止开发。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别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实施禁止开发,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
围绕沿海开发,今年3月,连云港对全市生产力进行重大调整,启动了南翼的徐圩片区开发,规划在290平方公里的沿海盐田滩涂建设一个临港型的工业新城。在那里,规划了一个钢铁园区,一个石化园区,两个园区之间是一个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钢铁、石化企业之间资源、能源闭合循环,可以达到零排放。连云港市环保局长陈书军说:蓝天碧海,游客喜欢、客商喜欢、市民喜欢,污染项目的落户,在连云港成为“不兼容行为”。
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水平,在江苏沿海开发中不可或缺。
记者手头现有这样一组数据: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供水,率先实施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地区的已经通水乡镇数,分别占其乡镇总数的42%、24%、28%。城镇污水管网进一步向乡村延伸,绝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了BOT(建设—经营—转让)、TOT(移交—经营—移交)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在扩大融资渠道同时,提高了设施服务水平。同时,“十一五”以来,沿海地区三市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相继实施技改扩容,一批县(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相继开工建设,一批垃圾处理厂已开始发挥区域统筹处理的作用,区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7%。(记者 郑焱 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