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创新完善蔬菜生产技术,碧绿盎然的蔬菜不再是川台农耕区独有,正从川区向山区、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从耕作区向荒漠戈壁区推进,品质优良的蔬菜以其无公害、绿色甚至有机等特性,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
甘肃省发挥高原性气候干燥、凉爽、病虫害少等优势,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建立了以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经济作物推广站为主的科技创新研发推广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日光温室、塑料拱棚等设施蔬菜面积目前达105万亩,“高原夏菜”露地蔬菜达300万亩。甘肃省引进筛选新品种,集成创新栽培技术,科学安排茬口,探索出膜下暗灌、高垄栽培、立体套种等3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具备了在全省任何地方发展蔬菜产业的成熟技术体系。
目前,甘肃省在高海拔地区、高扬程灌区和干旱山区试验成功适合日光温室生产的品种和栽培模式,实现了蔬菜进沟、上山和向干旱地区扩展。沿黄灌区的榆中县、渭河流域的武山县和甘谷县、陇南市的武都区和徽县、成县,将蔬菜生产推进到海拔2300米地区;海拔2700多米的甘南牧区也成功种植日光温室双孢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西走廊灌区坚持开发与治理并举发展沙产业,使蔬菜产业向戈壁荒漠区拓展。永昌县、临泽县在戈壁荒漠区修建日光温室,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蔬菜生产,降低了日光温室对土地的要求,有效缓解了土地紧缺、水资源短缺问题,拓宽了设施蔬菜生产领域,进而实现亩收入由几百元到上万元的飞跃。(记者 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