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窗口“四位一体”
走进武汉市青山区总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迎面是满墙的锦旗,每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熊芳菊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她从重庆来到武汉打工,不幸患上了卵巢囊肿急需手术,生活贫困的她无力承担几千元的手术费。正当她饱受病痛折磨时,青山区总工会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没想到在武汉还有人帮助我。”事情过去了一年,面对记者,熊芳菊依然泪水涟涟,“是工会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
青山区总工会就像一个“家”,有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医疗互助、培训职介、小额贷款等10多个服务窗口,有救助物资发放、劳动争议调解室等分区。完善的服务功能,让困难职工在这里感受到温暖。
通过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四位一体”维权帮扶体系,青山区总工会维权帮扶能力明显提高。今年以来,中心共接待职工5800人次,其中4976人得到了生活救助,217人达成就业意向,320人得到医疗救助。
如今,全省工会正以青山经验为样板,推广“四位一体”维权帮扶体系。
省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加强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筹措2000万元,对每个县级工会投入20万元,力争两年内所有县级工会帮扶中心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今年上半年,经过省总工会验收,35个县级工会帮扶中心基本达到规范化标准。
当好职工“娘家人”
10月14日,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国庆“带案下访”,带领省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与职工面对面,听取他们对企业改制的有关诉求,并现场与公司工会进行沟通协调,两个半小时以后,职工代表带着满意的解决方案离开了会议室。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以及长期积累的重信重访等疑难问题,今年7月以来,省总工会在全省县级以上工会集中开展了以返乡农民工、改制企业职工、内退职工、出租车司机等为重点对象,以“清积案,促和谐,保稳定”为主题的工会主席“四访促和谐”活动,通过“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多种形式,切实解职工之难,保社会稳定。
活动期间,全省县级以上工会领导干部531人次参与“四访促和谐”活动,共接待处理各类信访问题1380件,结案1245件,结案率达90.2%。
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省总工会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调研报告》,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为工会参与改制、维护职工权益提供政策支持。
为农民工撑起“保护伞”
2008年5月,十堰市房县籍一对农民工夫妇在北京某酒店务工期间,为保护赈灾款双双被害。我省三级工会与北京市两级工会共同调处,促使劳动部门认定这对夫妇因公殉职,家属获赔51万元。
湖北是农民工集中的省份,也是劳务输出大省,“打工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各级工会适应职工队伍的新变化,把农民工作为工会帮扶维权的重点,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帮扶和维权服务。
目前,全省13个市(州)、84个县(市、区)工会与外省市农民工流入地工会建立了双向维权机制,省总工会牵头建立了“1+8”武汉城市圈农民工维权联盟,60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民工维权服务站。2004年以来,罗田县总工会与司法部门联手,积极开展异地维权,共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699起,依法追偿8000多万元,仅去年就受理务工维权案件77起,依法追偿830万元。
省总工会的月嫂培训、宜昌的工友家政服务打造了响亮的劳务输出品牌,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满足了社会需求。
去年底,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省总工会组织国家文华大奖剧目《家住长江边》剧组赴京,为近万名农民工送去专场演出,极大地提振了农民工度过危机的信心。省总工会与福建省总工会连续五年联合开展包专列专机迎送农民工活动,为农民工返乡出工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