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1时许,广东省珠海市万山区桂山岛,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所属的B-7125直升机缓缓降落在停机坪上,珠海桂山岛直升机起降点正式启用。
这标志着我国南海陆岛空中救援网初步建立并正式启用。加上之前相继启用的渤海湾、辽东半岛和舟山群岛区域网,我国沿海陆岛救援网现雏形。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依托沿海7个飞行基地设立的50多个救助点,基本覆盖了主要救助飞行海区。
看着仪式现场喜气洋洋的岛民,现任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队长、曾任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队长的宋修璞,又回想起了2007年渤海湾陆岛空中救援区域网正式启用时的情景:“当时,岛上的群众敲锣打鼓地赶来庆祝。那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启用的陆岛空中救援区域网。”
三年构筑四大区域网
“自2003年体制改革以来,救捞系统在加强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建设的同时,不断拓展人命救助范围,从海面人命救助延伸至海岛及陆上其他救助方式无法完成的任务。建设陆岛空中救援网,便是拓展救助范围的重要举措。”
部救捞局党委副书记张燕峰介绍说,我国海岸线漫长,岛屿情况复杂,三年来,救捞系统“摸着石头过河”,结合沿海重点省市各自实际情况,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一步步构筑起了渤海湾、辽东半岛、舟山群岛和南海四大陆岛空中救援区域网。
2007年2月3日,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和山东省长岛县共建的渤海湾陆岛空中救援区域网正式启用。2008年11月17日,部北海救助飞行队和辽宁省长海县政府共建的辽东半岛陆岛空中救援区域网正式启用。依托当地已有的机场等资源,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与浙江省舟山市政府共建的舟山群岛陆岛空中救援区域网早在2003年就已发挥作用,近两年来救助能力不断提升。
加上此次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与珠海市政府共建的南海区域网,我国沿海陆岛空中救援网的四大区域网都已启用。依托大连、烟台、上海、厦门、珠江、湛江和三亚7个飞行基地,50多个救助点已基本覆盖主要救助飞行海区。
张燕峰表示,今后,救捞系统将以四大区域网为基础,结合沿海实际情况,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加密救助点,进一步完善沿海陆岛空中救援网,提升我国在海上搜救责任区域内的空中救助能力。
以人为本 架起空中“生命桥”
2008年11月17日,辽东半岛陆岛空中救援区域网正式启用当日,长海县大长山岛附近风力超过7级。岛上50岁的村民毕海燕患肝硬化,一度恶化昏迷,乘坐专用救护直升机,仅用30分钟便从大长山岛抵达大连机场,直奔医院接受治疗。长海县县长孙国宽说:“长海县四面环海,以往遇到这样的天气,海上停航,根本无法出岛。现在,空中救援为百姓开辟了一条生命线。”
实践证明,专业救助直升机具有出动速度快、抗风浪能力强、机动灵活等明显优势。建立陆岛空中救援网,相当于在陆地和岛屿间架起了空中“生命桥”,为在昼间条件下对岛上居民实施人命救助争取宝贵时间。
此外,陆岛空中救援网为海上救助飞行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起降场地;利用可提供油料、电源等保障支持的机场、石油钻井平台等陆岛临时起降点,直升机续航能力显著增强,海上搜救半径增大;对于远距离、一次遇险人数较多的救助,救助直升机可将被救人员就近放到陆岛临时起降点上,再返回现场实施救助,节省往返时间,提高救助效率。
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救捞系统各飞行队利用陆岛空中救援网,已对117名人员实施有效救助,其中海岛遇险或患病人员83名,海上遇险人员34名;为救助直升机提供了多架次油料、电源等保障支持,大大延伸了救助飞行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