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稳民心 八桂自安定
——广西扎实有效实施保障民生“安心”工程
“安心绵泽涌,农民锁眉松。救灾艰与难,都付笑谈中。”
这首柳州农民自己写的诗,真实地记录了当地农民对救灾资金物资使用公开、公正、安全的心态和期望。
广西扎实有效实施保障民生“安心”工程以来,把救灾救济资金、物资管理放在长效的监督体系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政策,有效查处截留、贪污、挤占、挪用、骗取救灾救济专项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资金物资使用公开、公平、公正、安全有效运行。
2008年至今年7月底,全区紧急转移安置328.8万人次,337.1万人获得了口粮救济;今年1至6月,全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金达到146.2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6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金达到45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0元。
群众切身利益得到维护,自然在心底筑起“安心城”。民心稳定,天下和谐!
强化监督救助 灾民安身安心
数额巨大的款物,乃救灾工作之“开关”。能否“把紧”这个“开关”,事关灾民切身利益,事关救灾政策措施能否落到实处。
2008年,广西发生的雨雪冰冻以及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灾害,在人们的脑海中记忆犹新。灾情发生后,南宁市民政局社会捐助接收站和南宁市慈善总会共收到捐款1411.6万元,价值55.6万元的衣物及药品一批。
如何有效使用管理这批庞大的救灾款物?“安心”工程发挥很大的作用。自治区在全区集中开展了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的专项督查。自治区民政厅除了做好本级救灾资金和物资使用、发放的管理监督以外,还会同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对救灾款物使用情况管理进行全程追踪检查。
自治区有关部门还创新救灾款物的监督体系,如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监察厅等部门均建立完善了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对直接发放给灾民的救灾款物,不仅要求建立灾民救助卡和救灾款物发放台账、花名册,而且还要公开发放规定、发放对象、发放数额和发放程序。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制,严格把关,使得救灾款物切实管好用好,帮助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搞好灾后重建。
2008年至今年7月底,全区14个地级市的109个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受灾。在灾害应急救助期间,广西深入开展“安心”过程,千方百计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紧急转移安置328.8万人次,337.1万人获得了口粮救济,177.66万人获得了衣被救济,救济伤病人员9.61万人。中央、自治区本级财政共安排民房重建补助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共计4.88亿元,全区70154户因灾倒塌重建居民住房已经全部恢复重建。
自治区民政厅厅长陈利丹明确表示:“民心安定,天下稳定。我们保证在灾害发生24小时内,使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治。”
纠正滞留资金 百姓宽怀宽心
监督体制再完善,仍有利欲熏心之徒铤而走险。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截留、滞留、贪污、挤占、挪用、骗取救灾救济专项资金。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监察厅等部门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救灾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都上了“安心”的“保险”。救灾物资的采购则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公开招标,择优采购。同时,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对救灾资金下拨提出“限时令”:中央下拨的救灾应急资金省级要在10日内下达到县级,县级要在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
“各地不得搞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救灾救济资金。”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等部门在资金的管理上态度坚决。对于那些敢于从民生资金中“分一杯羹”的人,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毫不手软,坚决予以查处。自治区严肃查处了民政厅原厅长张某受贿案、民政厅原副厅长陆某受贿案等。同时,还查处了多起地方民政干部贪污、挪用救灾款和五保户、军烈属等救济款的问题。
2008年以来,全区共组织了16个督查组深入全区14个市、84个县、120多个乡镇开展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如工作程序不规范、资金滞留、结余等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切实抓好整改,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多项保障共进 群众舒心畅意
“安心”工程进展顺利,救灾款物纳入严管“轨道”中,从而使它们顺利流入灾民“口袋”,同时还推进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等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农民“老有所养”,看病容易多了,生活更有保障了。
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朝阳村滩头屯农民莫光恒的儿子莫军,前几年因一氧化碳中毒,在中渡卫生院住院治疗4天,花去医疗费1316.7元,因为全家参加了“新农合”,按新调整的60%报销比例,莫光恒一次性从镇合管办领到儿子的医疗费补偿770元。他感慨地说:“(参加)‘新农合’既优惠又便利,节省了许多时间和不必要的开支,真好!”
目前,如莫光恒一样的参合农民在全区已有几百万之多。它们享受到更多实惠,“看病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2008年,广西普遍建立起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筹集到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15亿元。2009年1至9月,全区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19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28.3万人(次),其中资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215万人,住院救助5.03万人(次),门诊救助9.3万人(次)。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臻完善。2008年,全区共筹集农村低保资金7.65亿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5元,比上一年提高15元;共筹集城市低保资金9.36亿元,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30元,比上一年提高33元,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93万人,城市低保对象60万人。2009年8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出台,为农村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农村五保政策也得到全面落实。2008年共筹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4.8亿元,确保了农村五保对象每人每月的供养标准不低于“30元钱、30斤米、1斤油”。今年1至9月,全区累计支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3.1亿元;分散供养对象月人均供养标准为95元,集中供养对象月人均供养标准为177元。
“安心”工程犹如万里长城,筑好扎好根基,稳定稳固民心。随着“安心”工程的扎实推进,救灾救济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各项保障政策齐头并进,群众切身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记者 黄一峰 罗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