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川渝加强合作 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4日   来源:四川日报

    10月下旬,四川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11月上中旬,省政府连续召开系列专题会,进行研究部署。

    对四川这一动作,《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电视台等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均在重要版面和时段进行了大量的解读和分析报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庆对推进川渝合作的良好期盼。

    11月26日,第二届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将在成都举行。不少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加快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构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时机已经成熟。

    川渝携手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认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之际,加快川渝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明年初,国家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将商讨下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成渝经济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成渝经济区10年前的经济总量与京津冀相差无几,但现在,两者在全国经济中的分量不可同日而语。”杨庆育认为,川渝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目前,辽西经济走廊、中原经济区等全国十几个经济区正迅速崛起,虽总量不大,但势头迅猛。成渝同为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川渝两地只有携起手来,才能将成渝经济区打造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经济增长第四极。

    为推动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川渝合作正在不断深化。早在2007年,四川与重庆就签订《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协议》。2008年10月,川渝间又签署了《关于深化川渝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眼下,成渝经济区能否纳入“十二五”规划,也将取决于川渝两地的共同努力。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世庆认为,川渝两地经济互补性强,这为川渝合作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成都、重庆以及周围城市群应当发挥各自优势,突出特色,加强合作。产业上要力争错位发展,互为补充。”

    深度融合四川6市州争当排头兵

    资阳市委书记李佳认为,要提升川渝合作层次,必须从企业合作、项目合作上升到区域之间政经全面合作。“资阳是四川唯一同时连接成都重庆双核的地级市。资阳确立了‘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发展路径,以简阳率先融入成都、安岳率先融入重庆‘双桥头堡’的突破,带动资阳全面融入成渝互动发展。”

    11月13日,在重庆,资阳与重庆相关部门分别签署了加强区域合作、加强重点产业战略合作、加强旅游产业合作相关协议。

    与此同时,环渝的宜宾、内江、泸州、达州、遂宁等纷纷出台类似举措,加强与重庆的深度融合。11月18日,达州市各部门负责人集中一天时间,专题研究与重庆的合作议题,并拿出了初步方案—————以农产品、旅游和工业为重点,争当重庆的“菜篮子”和产业转移基地。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廖元和认为,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中,二级城市和县域历来是薄弱环节。四川6个市州争相融入重庆经济圈,不仅有利于推动两地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成渝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而打造出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带,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政府之手为川渝合作清障

    对川渝合作的良好前景,来自重庆的企业家杨轲十分看好。早在2007年,杨轲就随天友乳业的对外扩张步伐来到达州,2009年11月末,公司养殖的奶牛数量已超过3000头,年产各类奶制品超过2万吨。公司计划在未来的3—5年内,将奶牛养殖数量增加到两万头。

    尽管发展很顺利,但杨轲仍感不满。“从达州到重庆,虽然全程都是高速公路,但还是要两个半小时。”杨轲说。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戴宾认为,成渝经济区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是要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成渝之间、成渝经济区重要城市之间建立快捷、方便、多向的交通运输通道。

    除了交通,其他方面也有不少亟待突破的地方。去年重庆企业到成都投资达400多亿元,但成都企业到重庆投资仅70亿元。对此,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李后强认为,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两地在企业投资和市场准入方面上还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应尽快培育一体化的区域市场体系和协调机制,建设并开放面向本区和全国的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统一大市场,建立资源共享的跨区域的市场体系格局。”(记者 李伟)

 
 
 相关链接
· 川渝滇宁西部4省区市400余名乡村教师在成都培训
· 川渝携手开展灾后对四川灾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 抗震救灾特稿:患难与共巴蜀义 苦乐同行川渝情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