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口支援什邡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总盘子不低于70亿元(包括市政府援建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按照北京、什邡两市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总体框架协议,目前已确定援建项目99个,概算总投资约60.26亿元(其中北京出资59.97亿元),确定产业合作、智力援助、精神家园重建和安全过冬资金等约5.07亿元,合计总投资约65.33亿元(其中北京出资65.04亿元)。
援建项目目前已开工89项,竣工8项。近期还将安排9个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已筹集援建资金53.24亿元,已拨付43.36亿元,占70亿元援建总盘子的61.9%;累计投入援建实物工作量达到44亿元,超过了中央规定的关于“实物工作量不低于上年地方财政收入1%”的要求。
什邡,一直记挂在北京人的心上。
北京,一直在为重建一个全新的什邡全力以赴。
以人为本、充分协商、规划先行、突出重点、适度超前、规范管理,是北京援建什邡的原则;项目援建、智力支持、产业合作和精神家园建设,是北京援建什邡的主要内容。
项目援建“四个优先”
“援建工作目前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坚持民生项目优先、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优先、基础设施项目优先、重灾区项目优先,重点解决受灾群众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快速恢复城市功能,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前线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年底前,援建项目将竣工50项;预计明年9月底,将全部完成项目援建任务。
为让灾区群众尽快住上新建房屋,恢复正常的生活,北京市根据各个阶段的援建要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援建方式。抗震救灾期间,北京市提供2.76万顶帐篷,建造5.8万套活动板房;灾后重建中,对农村永久性住房采取了农民自建给予补贴,集中建设给予指导服务的方式。为保证建房质量,北京市先后选派24名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前往重灾镇,为农民重建房屋提供技术指导;北京还承建了13个城镇廉租房项目,建筑面积18.73万平方米,共3956套。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也是北京援建什邡市的重点。什邡市北京大道旁,一所现代化的什邡市职业中专校舍正在拔地而起,这是北京市投资两亿元援建的教育项目。北京总共援建什邡23个学校项目,能容纳在校生22390人。目前已有6所学校校舍竣工,除什邡市职业中专外,其余项目均将在今年年底前竣工。
北京援建什邡,还特别注重提高基础设施保障和发展能力。援建的城乡路网25条,覆盖什邡辖区主次干道,未来将方便山区群众生产、生活。
科学援建展示首都水平
北京还对什邡积极开展智力支持、产业合作和精神家园重建等对口支援。
“我们在援建中注重依靠科技力量,充分发挥首都人才和技术优势,努力做到科学援建。”前线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北京组织首都数百名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援建工作,制定了科学完善的灾后重建规划体系。
在项目落地的前期工作中,遵循安全、实用、节约、经济、节地的原则,专家们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使援建资金产生更大效益。设计单位在援建项目设计时充分征求和尊重什邡各方的意见,做到既充分满足使用单位的需求,又避免浪费。援建项目建设中,前线指挥部组织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将建筑垃圾变成建筑材料,帮助什邡市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智力支持和产业合作也在稳步推进。”前线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援建中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支持相结合,已经确定了5个方面、158个项目的智力援助方案,全面实施了人才培训、专家咨询、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智力援助;按照“什邡为主、北京为辅、共同引资引项、适当资助”的原则,促进什邡产业恢复发展和招商引资,已帮助什邡开发建设3.1平方公里的北京产业园区,建立了什邡特色农产品进京销售的渠道。
制度保证“阳光援建”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在援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北京前线指挥部临时党委坚持抓党建促援建,通过在援建队伍中建立健全党组织,着力加强对口支援前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推动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证。同时,党组织还大力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注重在对口支援的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干部,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肯吃苦、能战斗的援建队伍,树立了首都援建干部的良好形象。
在党组织的监督下,援建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参建单位还签订了援建项目建设责任书,明确项目工期管理、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援建项目还加强资金监管,严把资金使用关,对每一笔援建资金的拨付、使用都严格审核,有效防止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确保实现“廉洁援建、高效援建、阳光援建”。(杨汛)
什邡每年选拔优秀学生来京学习
昨天(29日),北京市首个民间接收四川地震灾区孩子疗养的项目启动。今后10年内,北京市对口援建的什邡市将每年选出10至20名优秀学生,来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北京一日生活”并接受才艺培训和心理辅导等。市政协副主席王永庆出席项目启动仪式。
这项名为“四川省什邡市优秀学生扶助培训计划”的公益项目,由石景山慈善书院、海淀区海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发起,并投资80万元设立专门的“四川省什邡市优秀学生扶助培训基金”,全部用于什邡学生在京期间费用。市民政局捐赠中心、石景山区文化委员会、什邡市有关政府部门等共同签署了项目实施备忘录。
据悉,学生每年暑期来京后,将主要在位于西山慈善寺内的慈善书院学习,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人生及理想、心理咨询、科普知识、劳作技能等内容。此外,活动还将组织学生到北京对口学生家庭共同生活一天;到天安门观看升旗、游览长城和故宫等。
据介绍,每年来京的中小学生代表由什邡市教育局、民政局依有关规定选拔推荐,孤儿、贫困生拥有优先权。除了品行优秀、学习刻苦外,还要求他们“富有爱心、乐于助人”。(记者童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