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六个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工作汇报,研究推进工研院加快发展的有关问题。他强调,各工研院要坚持优先为陕西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定位,突出工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资源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力度,为陕西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出席会议。
为加快科技资源转化步伐,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陕西省相继成立了六个工业技术研究院。这些工研院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发挥集成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组织实施了一批核心技术项目,并取得了积极成果。陕西工研院共承担16个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开发的“基于总线技术的重型汽车中央控制系统”项目已实现批量生产,产业化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西北工研院启动实施了工程化和产业化项目18个,新成立企业14家,启动实施的产业化项目今年可实现产值6.3亿元。电子工研院初步组建了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并积极推进陕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组建等工作。能源化工研究院围绕制约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工作,陕北地区二氧化碳捕捉与地质封存及综合利用项目已纳入中美能源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在果品深加工、农产品加工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循环经济研究院边组建、边运行,在生态水泥示范生产线的设计、施工等科技工程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在分别听取了六个工研院工作汇报后,袁纯清说,总体来看,各工研院发展定位准确,运行平稳健康,项目选择合理,取得成果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实践证明,依托高校的人才、智力和科研等优势,集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组建工研院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既为解决陕西省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生产、教育与科研脱节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将为加快建设创新型陕西以至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各工研院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进这项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袁纯清指出,工研院下一步的发展,要突出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优先为陕西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定位,不仅要推动科技成果在陕优先转化,更要着眼于解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难点、热点、焦点和前沿性问题,不断提升陕西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紧密结合陕西发展战略突出工作重点,立足于做大做强资源性产业提供技术支持,突破资源深度转化的技术性瓶颈制约。着眼于壮大优势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提升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三是切实创新运行体制和机制,加大市场化运作和改革力度,严格执行项目经理制,推进项目公司化管理,加强创新型和经营人才培养,在信息咨询、技术支持、技术解决方案、项目孵化等方面取得多重效果。四是充分用好政府资源,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产业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13115”工程等扶持范围,加强向国家有关方面的汇报,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五是积极抓住发展机遇,特别要充分利用建设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参与,科学策划对接,在为陕西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发展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壮大。
袁纯清最后表示,陕西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将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研发推广等方面对工研院实行优先原则,积极给予更多支持。会议决定建立工研院联席会议制度,由省长担任第一召集人,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担任召集人,制定完善相关规则,加强协调沟通,形成推进工研院发展的合力。
陕西省政府秘书长秦正,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工信厅、中小企业局,西安市政府,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及陕西产业投资公司、陕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