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展开2009年的这幅“画卷”,跃入眼帘的是一道道文明的风景,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春的气息——
这一年,精神文明之花,在陇原大地灼灼绽放,撒播点点花雨,润物细无声。
激发爱国情 唱响主旋律
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的安排部署,省文明办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龙头,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在社区、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一首首爱国歌曲被广泛传唱。从2009年5月起,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组织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系列活动,4700多场各级各类演唱活动,吸引了670多万群众积极参与。
“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省文明办开办文明礼仪论坛,举办文明礼仪讲座,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文明礼仪快车”和“文明礼仪示范宣讲小分队”“五进”活动,推广礼仪知识。全省开展286场各种文明礼仪知识竞赛、320多场各种文明礼仪示范推广活动,使文明礼仪知识逐渐深入人心。
节庆民俗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纽带,更是国情教育的载体。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共同精神家园为主线,围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省文明办组织开展了1250场“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全省近800万各界群众投票参与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由甘肃省推荐的张云霞荣获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杨永彦等9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群众在评选表彰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感召,选模范、学模范、做模范在全省各地蔚然成风。
贴近主战场 打好主动仗
2009年,为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文明委主任陆浩“经济建设的重点到哪里,精神文明建设要跟进到哪里;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实施到哪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跟进到哪里”的指示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领域,突出窗口行业,突出管理服务,突出诚信建设,深入调研、靠前指导、跟进创建,营造了健康、有序、文明、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
围绕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省文明办指导河西5市、兰郎公路沿线市州和天平、天定、平庆公路沿线3市,制定了新的区域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明确了新的创建目标任务。
如何及时跟进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省文明办主动会同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及时掌握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全省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全年共有82个重大项目建设工地被命名为“文明工地”。同时,组织召开全省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推广酒钢集团等8家大中型企业的好做法,激发和调动经济领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省文明办还积极指导窗口行业、单位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税务、工商、海关、金融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主动开展上门服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全省各级负责经济管理和行政审批的职能部门,开展优惠政策咨询服务682批次,快捷高效审批优惠项目113件。指导酒钢集团、长庆油田、兰州石化、甘肃电投等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和各经济开发区内的中小民营企业,开展“讲文明、保增长、促发展”、“争先创优”、“岗位练兵”、“科技革新”主题实践活动,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强力净环境 齐心向未来
青少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甘肃省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力度,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甘肃省进一步完善机制,靠实责任,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相关部门重拳出击,严格督查,对网络运营、网吧经营、荧屏声频播放播出、校园周边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法查处、限期整改,对黑网吧、黄赌毒等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打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跟踪督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编辑出版《中国100位名人成长故事》等少儿读物,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中小学校园内实施“绿色上网”工程,教育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同时,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中心,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德馨校园、书香校园、欢乐校园、信息校园、绿色校园”主题实践活动,读百本课外书、写百篇读书笔记、诵百首古诗、记百条名言、看百部影片的“五百”工程,“和谐校园”创建和“争做合格父母、培育合格人才”活动等一系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不仅拓宽未成年人道德实践载体,更拓展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的空间和阵地。
施惠民工程 享文明成果
甘肃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围绕医疗、教育、文化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组织实施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从文明创建成果中得到实惠。
为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省上着力在卫生、教育、交通等重点行业开展医风医德评选表彰、文明车队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这些重点行业的服务质量。
省文明办还积极向中央文明办申请争取4000台电脑,免费捐赠给中小学校和乡镇、社区文化站,促进基层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三下乡”活动,先后投入“三下乡”资金121万元,赠送电视机等器材设备2180件,配发各类图书1800册。
大力倡导开展的各类志愿者爱心服务行动,亦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品牌工程。全省目前正式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已达530787人,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超过120万。“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掀起全社会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热潮;动员组织1382名“五老”志愿者,配合职能部门在网吧、游戏厅等重点部位开展志愿监督;组织14个“五老”志愿者宣讲小分队,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道德规范,进一步扩大了志愿者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记者 张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