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向海地灾区派遣医疗防疫救护队
我国已累计向海地提供4800万元人民币物资和救护援助及360万美元现汇援助

1月24日,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队员向送行的人挥手道别。当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乘坐军运包机飞离北京,前往海地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海地发生强震以来,灾区仍有大量伤员亟待医疗救助,且卫生状况严峻,面临疫病爆发的风险。
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地震灾区状况。为帮助海地人民度过难关,中国政府决定再向海地提供18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派遣一支医疗防疫救护队,提供一批灾区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至此,中国已累计向海地提供480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和救护援助以及36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1月24日下午,医疗防疫救护队将搭乘租用的民航包机自北京首都机场启程前往海地。预计于当地时间1月25日15时抵达海地太子港,相关物资也将同机运抵。

1月24日,中国政府向海地援助的20吨药品及医疗物资被运上飞机。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据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地灾区医疗防疫救护条件艰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高质高效开展此次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商务部会同总参谋部,根据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安排,从军队医疗卫生系统抽调40名医护人员组建了医疗防疫救护队。他们来自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和解放军第302医院,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其中70%的队员参加过国际维和任务,许多队员参加过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和医疗救护工作,90%的队员掌握一门外语。队员们经验丰富,医术精良,善于沟通,应变能力强。医疗防疫救护队抵达海地后,主要开展外科伤病救治和防疫工作。

1月24日,赴海地增援的四名中国维和警察启程前向战友挥手道别。当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乘坐军运包机飞离北京,前往海地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搭乘包机前往海地的还有赴海地增援的四名中国维和警察。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此次随中国医疗救护队运往海地的医疗物资主要包括近200种药品、106套医疗防疫装备、1077套野营装备、各类医用器械等,约20吨。搭乘包机前往海地的还有4名公安部维和警察替换人员。
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在海地灾区连续奋战10天,他们克服灾情严重、救援条件复杂、物资极度短缺等种种困难,出色地执行了震后搜救和医疗救助任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1月22日,联合国已正式宣布搜救工作结束。医疗防疫队抵达海地后,将与救援队中的医护人员进行轮换。中国国际救援队全体人员将搭乘运送医疗队的返程包机回国。同时,该包机还将接回滞留海地的约50名中国公民。
连日来,商务部会同各有关部门抓紧筹措物资。继1月16日首批物资运往海地后,中国政府援助海地的第二批价值120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也已全部集结完毕。该批物资主要包括药品、帐篷、净水器、便携式发电机和衣物等,共计约65吨。目前海地太子港机场拥挤,排队等候降落的各国飞机有千余架,我有关部门正在抓紧与相关国家协商办理飞行和落地许可,一旦条件具备,运送第二批救灾物资的包机可立即启运。
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联合国多边渠道向海地提供260万美元救灾捐款,支持联合国推动建立海地灾后重建机制。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海地抗震救灾的援助工作,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支持海地灾后重建。

外交部等组成工作组赴海地 将接回滞留中国公民
北京时间24日晚6点,中国赴海地医疗防疫救护队乘坐东航包机从首都机场起飞赴海地。外交部宋涛副部长前往机场送行。
由外交部领保中心及有关部门和省市人员组成的工作组随机前往,并将接回滞留海地的中国公民。
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24日起程赴海地进行救灾援助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张汨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24日18时乘坐军运包机飞离北京,前往海地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这支由40人组成的医疗防疫救护队,是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协调办公室的要求,从解放军总部机关、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和第302医院等单位抽选组成,其中绝大部分是中青年技术骨干,90%掌握一门外语,70%参加过国际维和任务,并有参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的经验。医疗防疫救护队携带了手术、急救、诊疗、检查、消毒和生活保障等装备和必要药品。他们到达灾区后,将开展现场应急医学救援、医疗巡诊、卫生防疫等工作,并视情协助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治、恢复医疗机构功能。
四名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增援队员24日启程赴海地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盖金东、邹伟)我国增援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4名维和队员于24日18时许乘坐民航包机启程飞赴海地。
北京时间1月13日,海地发生强烈地震,我8位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维和警察不幸遇难。为切实加强防暴队领导力量,确保维和防暴任务圆满完成,经公安部批准,公安边防部队增派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主任、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胡运旺,广东公安边防总队高明边防检查站站长、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段中慧,公安部边防局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干事、第四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新闻官施金东,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机关门诊部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光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中国政府决定增加对海地的地震救灾援助力度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21日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增加对海地的地震救灾援助,其中包括260万美元现汇。
刘振民是在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海地地震第二次灾情汇报和认捐会议上作此宣布的。
刘振民说,自1月13日以来,中国政府派出60人的紧急救援队,一直在太子港实施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大楼和海地总理府等若干地方实施了有效的救援行动,已挖出了多具罹难者的遗体,其中包括联海团团长赫迪·安纳比和其他联合国工作人员的遗体。同时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医疗队平均每天为几百名灾民提供医疗救助。此时此刻,中国国际救援队仍然坚守在救灾第一线,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海地灾民。
“我们去完成队友未竟的事业!”
--专访即将赴海地增援的四名中国维和警察
临危受命,义无反顾。
他们的身上,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忠诚和坚定。
他们的身后,是党和政府还有亿万国人最强有力的支持。
1月20日,受组织委派即将奔赴海地增援的四位中国维和人员胡运旺、段中慧、施金东、何光伟,在候命踏上征程之际,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谈起将要面对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他们一一吐露心声。
中国国际救援队海地搜救:搜寻最微弱的生命迹象
海地地震已过去整整7日。尽管找到生还者希望日益渺茫,但各国救援队的搜救行动仍在进行。中国国际救援队从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废墟撤出后,联合国暂时没有安排新的任务,但队员们主动挑战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极限,连续转战其他地震重灾区,继续进行搜救工作。
在对海地总统府和部分工业园区进行搜救之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又来到了地震重灾区太子港家乐福地区。记者来到搜救现场时,救援队队员们在家乐福地区的搜救工作已进行到第23座建筑,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们在那里小心地警戒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