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之前,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覆盖京郊所有村庄。笔者日前从市农委了解到,今年北京市将投入67亿元,用于剩余的近1500个村庄在道路硬化和绿化、老化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公厕建设等方面的改造。
据介绍,北京市共有村庄3951个,其中需要实施“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村庄3226个。所谓“五项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街坊路硬化和绿化、老化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户厕改造和公厕建设五个方面。2009年,北京市全面开展此项工程,全年共投入资金70余亿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1735个村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20万农村人口成为该项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以厕所改造为例,农村地区存在了多年的死坑旱厕,改造后全部增设了简易化粪池及脚踩式冲厕系统。”市农委村镇建设处处长郭子华介绍说。
截至目前,1735个村庄环境得到了改善,累计完成街坊路硬化3216万平方米,街坊路绿化1408万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网5049公里,实施污水处理工程286处,改造户厕23.6万座,新建公厕3085座,并为68万农户配置了垃圾分类容器。
今年,北京市将再投入资金67亿元,用于完成剩余的近1500个村庄的环境改造工程,包括硬化街坊路2800余万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网4000公里,安装水表26万个,160个村庄实施污水处理工程,89个乡镇实现垃圾源头分类,改造户厕19万座,建设公厕3000座。今年底前,全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将覆盖京郊所有村庄,四年建设任务可提前两年完成。(通讯员 华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