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重庆市召开农村工作会 要求“三个化”协同推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29日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城市化、工业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协同推进,是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战略方针。”昨日(28日)召开重庆市农村工作会上,重庆市长黄奇帆说。

    近几年重庆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很快,全市经济走在快车道上。2009年GDP增长14.9%,金融、工业、利用外资、开放高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黄奇帆指出,目前重庆市最要努力的是“第三个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如果没有“第三个化”,尽管经济可以发展,增长极可以实现,经济中心也能实现,但不能圆满地完成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中城乡统筹直辖市的目标,不能完全实现小康,甚至在城市化、工业化中,加大两极分化。

    去年农业取得良好成绩,在未来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工作要实现六大目标

    黄奇帆说,2009年重庆市农业取得重要收获。“三农”投入加快,全市5300亿元投资,直接和农村、农业有关的投入有500多亿元。去年风调雨顺,粮食生产1137万吨,蔬菜1177万吨,蔬菜产量历史性超过粮食产量。农村改革也取得了重点突破,林权改革基本覆盖到位,农业承包地规模经营流转,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要推进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重庆市农业要树立六大目标。

    首先,推动城乡统筹和“三农”发展,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以提高生产力为重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另一个是以发展中小城镇为重点,提高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加快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铁路、高等级公路,以及电网、水利、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等城里有的基础设施,在农村都应该一体化覆盖。

    第三,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是2012年前,在40个区县农村实现养老、医疗、低保的全覆盖。并争取到2020年,做到城乡一个标准。

    第四,实现城乡教育、文化、卫生全覆盖。教育目前已实现全面普九,重庆市要实现城乡90%以上初中毕业生都能上高中或中专。

    第五,做好城乡统筹过程中农民工转移问题。城市要善待进城农民,不仅通过改革解决户籍问题,还要让农民在城里有工作,并解决其养老、医疗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和其他的待遇问题。第六,实施政府的城乡一体化管理,特别是财政运行体制,要适应城乡统筹的要求。

    “如果重庆的城乡统筹和农村相关的六个方面都能够很好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化的目标就能实现。”黄奇帆说,工业化、城市化增强了重庆经济的实力,有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和工商企业效益,能够以工哺农、城市反哺农村。我们要争取让重庆的农民收入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

    解决“三农”发展,需要重点完成五项工作任务

    面对当前的“三农”问题,黄奇帆认为,要着重完成五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庆市3300万亩耕地要精耕细作,并且耕地总量绝不能减少。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的灌溉用水、老百姓饮用水以及广大农村社会需求用水。改善种子、技术,完善管理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完善包括农机管理体系、生产资料体系、科技普及指导体系以及各种农产品销售流通体系在内的农业、农村社会化体系。

    其次要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让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城市产品下乡进行商品大交换。要建起农村商贸日用品网络、生产资料网络、农产品网络、农产品进城网络、农村需要的各种信息资讯网络等网络体系。

    黄奇帆强调,“小城镇”是城市群的末端,一头连着城市群和大城市,一头连着广大农村,是农民富起来,生活集聚的地方。因此,第三项任务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体系。

    第四项任务是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包含着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

    黄奇帆表示,农村危改和新农村建设是拉内需、惠民生的举措,要明确农民是建房的主体,政府可以在财政、融资上给予支持,但不能越俎代庖。要把相关政策用足,包括新农村建设集约使用土地,节约的土地可以以地票形式,在土交所交易,这样可以为建新房提供资金;市政府和土地部门、农业部门有土地垦复基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垦复了的这些宅基地,可以得到这笔资金的补助;通过土地置换,新建房屋的用地土地指标,相当于农民和乡里征的地,使这些新农村农民的房产真正进入产权期。

    第五项任务,要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卫生、保障覆盖,实现农村社保、医保等保障体系的覆盖。

    今年重庆市农村工作,要加快土地确权,“投”、“补”并用,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

    对今年的农村工作,黄奇帆要求,要做好农村的承包地、林权地、宅基地确权,为城乡要素流转奠定基础。

    在保证现有的农业补贴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对农村稳产、高产田推广体系和农业服务、管理体系进行补贴;加强对农村大户、专业服务公司、龙头企业,以及商品流通环节的补贴;加强农村畜牧业补贴,以及对林下经济进行直补。

    推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加大投入,唤醒沉睡的大山,使农民致富。特别要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流通体系、销售网络帮助销售。在农民的原始积累、启动资金不足时,政府要给予包括财政、银行小额贷款等支持。强化技术培训服务,以及种子、种苗供给体系建设。

    推动农村农民户籍改革,对征地、移民后靠、水利工程移民产生的农转非居民,要完善相关保障;对十几年在城里打工,有稳定工作和居住地的,要促使其进城,农民在农村的既得利益不能损害。进城居民如果自愿放弃农村资源,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合理退出产权。

    重庆市还要争取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上走在中西部前列。以农村土地交易所推动宅基地复垦和地票交易,反哺大农村;利用畜产品交易所,稳定生猪市场价格;推动重庆本土银行,特别是三峡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分支机构全市覆盖,为三农服务;另外建立农业担保公司,与三峡担保公司一起为农村服务;探索农村金融新品种,和商业保险公司一起把农业保险更多覆盖;推动银行利用集体产权作为质押物,包括农民个人信用的贷款制度。

    重庆的农产品深加工深度很浅,因此,重庆市还要抓好农村龙头企业,用工业化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用龙头企业的方式加强农业组织发展度。同时要做好扶贫帮困,缩小城乡差别,提高贫困群体生活水平。

    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09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工作,并部署了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他说,2009年,全市“三农”工作在风雨中前行,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考验,以及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重庆市各级干部群众共克时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预计全年农村经济总量1818亿元,增长11.5%;农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5.5%;乡镇企业增加值1600亿元,增长19%;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6.7万人。

    马正其说,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同时,重庆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重庆市农业农村工作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以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为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以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两翼”振兴为抓手,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全力以赴地做好“三农”工作,争取农村经济总量增长13%;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8%。

    马正其强调,在工作中,要始终突出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同时,注重协调,抓好扶贫开发及“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市领导郑洪、于学信参加会议。

 
 
 相关链接
· 重庆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
· 重庆机场联合成都铁路局推出空铁联运一站式服务
· 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
· 重庆成国际资本聚集"洼地"09年利用外资40亿美元
· 重庆:3193名涉黑分子被抓获 查扣涉案资产21亿元
· 成都重庆两地经济加快互融 西部增长极蓄势待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