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1月下旬广西出现的降雨过程对缓解当前旱情十分有利,但是由于降雨分布不均,部分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是桂西北一些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比较突出。根据自治区气象局对天气形势分析,预计2月份广西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1-0.5℃;降水量除桂东北偏多外,其余大部地区偏少,旱区群众饮水困难一时还难以缓解。另外,当前广西正处于枯水期,发生局部干旱和季节性干旱难以避免,冬种作物和旱作物仍受干旱威胁,群众临时饮水困难人数也会逐渐增加,春灌用水形势严峻。面对旱情,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组织群众抗旱。
当前自治区仍保持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各级防汛部门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动态,积极做好抗旱部署。自治区水利厅专门安排抗旱资金,用于旱区应急水源建设,各级水利部门做好水库水量调度,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抗御旱灾能力。各级气象部门加强预测预报和对旱情的监测分析,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月3日,自治区气象局还派出抗旱工作组奔赴旱情重灾县之一的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会同当地抗旱工作指导组开展灾情调查、指导当地群众科学抗旱。
各受旱地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的抗旱工作,加大投入人力,调拨资金,修建抗旱应急工程,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大化瑶族自治县1月上旬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对各个饮水困难村镇,全面落实各个部门负责送水等工作;东兰、巴马、凤山等县(自治县)针对饮水困难的村屯、学校,坚持送水,保证了群众和学校师生必要的饮用水需要。
据悉,鉴于目前的抗旱形势,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已于2月3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将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放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大抗旱救灾工作力度,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记者/周映 通讯员/杨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