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黑龙江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以奖代补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22日   来源:黑龙江日报

    自2004年实施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以来,黑龙江省针对村提留和“两工”取消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集渠道缺失,城乡公益事业建设差距加大,以及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制度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等实际问题,本着“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农民自愿、农民受益,民主决策、群众监督,公开透明、上下联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以奖代补制度,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黑龙江省农村公益事业加快发展。

    奖补 农民参与热情高涨

    2004年,黑龙江省率先出台了《黑龙江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探索实施“一事一议奖补”,并取得初步成效;2008年,黑龙江省利用被国家确定为试点省份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了“一事一议奖补”机制,本着“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和“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的原则,有效解决了农村公益事业“有资金建设、无资金管护”的问题,保证了已建公益事业项目的持续使用,激发了广大农民建设公益事业的参与热情。

    六年来,全省共有9071个行政村和1468个国有农(林)场逐步开展了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活动,参加筹资人数达1亿多人次,筹资额18.4亿元;农民筹劳3.3亿个工日,折款66亿元;市县和乡镇财政及社会累计多元投入14.4亿元;2008年以来,全省共确定和支持先进村1662个、示范村156个,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投入 公益建设步伐加快

    在推进“一事一议奖补”工作过程中,各市县在广泛筹集和吸引社会资金的基础上,建立起“省级专项资金牵动、县级财政支持、村集体与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打出一套“组合拳”,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资金分散、无法实现规模建设的问题。同时,有些市县还积极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联系,大力营造回乡创业的良好氛围,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六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农民、企业和个人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和劳务折款达114亿元;植树造林4.8亿株,修建村内道路24.2万公里,新增自来水公共设施覆盖96.6万户,新增有线电视基础设施覆盖16万户,打人畜饮水井23万眼,修建文化基础设施60万平方米,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向纵深发展。

    议事 民主建设作用突出

    黑龙江省始终把建立健全民主议事机制作为推进“一事一议奖补”的重点,按照“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坚持民主表决,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充分发挥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平台的积极作用。

    黑龙江省还打破了以整村为议事单位的常规做法,对行政村整体难以议成的项目,在不影响行政村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可在受益的自然屯(组)或受益群体中议,并采取整村议不成的分组议、整体项目议不成的分段议、资金量大的项目分类议等灵活方法,全面提高了议事效率和成功率。通过民主议事和决策,为农民搭建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平台,达到了“了解民意、化解民怨、集中民智、办好民事、赢得民心”的良好社会效应。(王业伟 记者马云霄)

 
 
 相关链接
·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将扩大
· 贵州省明确水文事业作为基础性公益事业法律地位
· 中华环保基金会拨445万元支持山西环保公益事业
· 2008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试点拉动内需300多亿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