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外妇女招待会上,记者见到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当记者提起她热爱的对外文化工作时,她仿佛有说不尽的话题,从目前对外文化工作面临全新的发展形势、实施的重大项目、创新的工作思路,到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的建立,以及未来的筹划布局,她描绘了一幅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立体路线图。
对外文化工作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呈现新特点
对于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单独章节阐述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赵少华表示既感到备受鼓舞,更感到当前工作形势紧迫与任务艰巨。她介绍,新时期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对外文化工作的性质已经从质与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外文化工作已从单纯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上升成为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更加多元,从政府到民间、从组织到个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内涵更丰富、综合性更强;三是对外文化工作与其他领域工作,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外宣、贸易、旅游等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突出,所形成的综合效应往往超出文化本身,增添了复杂性,也体现了文化影响力更为深刻、更具渗透性的特点。形势喜人,更是逼人。面对当前对外文化工作范围广、规模大、领域多的交流格局,作为全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主管部门,文化部有责任、有义务主动承担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的有效的工作机制,协调步伐,统一战略部署,整合资源,形成文化“走出去”的整体工作思路。
力推协调机制建立,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的迅猛发展和全新复杂的格局,推动中华文化有计划、可持续地“走出去”,文化部于2009年全面建立和启动了三个跨部门对外文化工作协调机制,即对外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内国外沟通协调机制、文化部与地方文化外事工作协调机制。三个统筹协调机制的建立,被认为是近年文化部乃至全国对外文化工作的显著突破,是文化部加强文化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做好对外文化工作的重要举措。赵少华高兴地说,今年刚刚在海外进行的“欢乐春节”活动,上述工作机制得到了有效实施与实践检验。中央相关部门、国内外、中央与地方在“欢乐春节”活动的前期筹备和后期实施过程中,努力践行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成效十分突出,为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创造了新的有益经验。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国一盘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真正起步之年,文化部将继续努力发挥统筹协调服务的作用。
抓规划,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赵少华对记者说,她目前考虑更多的是今后工作如何做,对外文化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难点与问题如何进一步妥善解决。她说,新的一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有效提升对外文化工作的水平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的关系,文化资源开发与储备的关系,人才使用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三个协调机制是制度保障,对外文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结合新时期国内文化建设和国家外交大局,在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和扩大我文化国际影响力上下工夫,即要解决“内容”和“渠道”问题。“内容”问题应当是在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与世界文化交流、交融,甚至是碰撞时,尽快提升国内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多多培养一流人才、大家,多多创造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能够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好作品。同时,为推进中华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出去”,畅通的渠道和有效的平台是交流的基本保障。为实现上述目标,进一步增强对外文化工作的前瞻性和计划性,文化部正在起草对外文化工作的“十二五”规划,将以对外文化重大项目工程为切入点,围绕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中心任务,提出“十二五”期间对外文化工作的发展蓝图。
谈及这些年从事对外文化工作的体会,赵少华说,她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要做的工作很多,要学的东西更多,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比如这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她在学习和交流中感到,对外文化事业将踏上新的征程,开始新的跨越。(张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