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蔡武在中直院团贯彻李长春讲话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9日   来源:文化部网站

蔡武部长在“中直院团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
视察中央歌剧院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5日,李长春同志到中央歌剧院看望广大演职人员,与一些中直院团的领导和专家进行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直院团发展的殷切希望和对中直院团全体员工的关心支持。李长春同志的讲话是指导中直院团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指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积极贯彻、抓好落实。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工作会,其目的就是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视察歌剧院讲话精神,推动中直院团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中直院团的发展。刚才,各个院团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单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繁荣艺术生产的有益探索和今后的工作设想。可以看出,各个院团都认真地学习了李长春同志讲话精神,在推动院团改革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采取了有效措施,这些都值得充分肯定。为了更好地落实李长春同志讲话精神,我代表部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直院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直院团的发展,在很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并亲自观看中直院团的演出。去年年底,胡锦涛同志给中央芭蕾舞团发来贺信,今年年初,李长春同志亲自视察中央歌剧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直院团的殷切关怀。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央芭蕾舞团建团50周年的贺信中,希望中央芭蕾舞团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进取,积极探索艺术创作规律,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真正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鲜明民族特色、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团体。这不仅是对中央芭蕾舞团的期望,也是对我们所有中直院团的期望。李长春同志在视察中央歌剧院时,充分肯定了中直院团已经取得的骄人成绩,同时也对中直院团的改革和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中直院团在各个方面发挥示范、带头和骨干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贡献。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和李李长春同志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中直院团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完成历史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方面发挥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繁荣艺术创作,努力成为舞台艺术精品诞生和传播的国家最高殿堂。

    第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成为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的摇篮。

    第三,认真完成政治演出和公益性演出任务,努力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排头兵”。

    第四,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力军”。

    第五,加快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力度和步伐,努力成为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二、进一步繁荣艺术生产,不断增强艺术创造活力

    长期以来,中直院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已任,创作、排演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和民族精神、具有强烈思想性和艺术魅力的精品剧目,培养和集聚了一批造诣深厚、德高望重的优秀艺术家,文艺创造活力不断迸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直院团的艺术创作、生产和传播,还存在着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不相适应,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我们创作演出的文艺产品中,经得住历史检验、市场检验的艺术精品还不多;有的院团还没有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艺术生产,增强艺术创造活力:

    第一,进一步增强主流文化战略意识,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着力打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第三,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大力提倡艺术创新,构建完善的艺术创新体系。

    第四,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努力创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三、进一步深化机制改革,探索艺术院团发展新途径

    近年来,中直院团在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11月12日,由中国东方歌舞团转企改制组建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们在塑造新型演艺市场主体、打造演艺业领军企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也为全国的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其他中直院团积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营管理等内部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各中直院团在改革实践中,都分别摸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如国家话剧院完善“演出季”,形成固定演出模式;中央芭蕾舞团实行全员聘任制、年薪制,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演职员的积极性;国家京剧院利用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优势,积极开拓京剧演出市场,推出了“新春”、“五一”、“金秋”三大演出季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提出了“避开热档,占领间隙,走出北京,走出国门”的演出营销策略;中央歌剧院积极探索歌剧演出方式,建立和完善“国际歌剧季”,面向市场积极推进商业性演出。这说明,中直院团的体制、机制改革初见成效,激发了艺术生产活力,增强了院团的发展后劲。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中直院团现有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内部机制改革还不够深化、不够全面。当前国有事业院团还存在不少问题:组织管理比较松散,缺乏人才流动机制和淘汰机制;分配上存在平均主义,且待遇偏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实现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退出舞台人员缺乏有效保障;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还没有完全实现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不高,缺乏生机与活力。

    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转企改制的中直院团要继续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做强做大;其他继续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必须按照“国家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方针进行机制创新。这为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扶持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文化部门会努力争取各项扶持经费与扶持政策,并在转变投入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增强投入效益、加强投入监管方面积极转变管理职能。作为中直院团,要做的就是积极面向市场、面向观众,转换机制,增强活力。今后,要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中直院团发展的新路径。实践证明,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艺术的发展要求,体制机制障碍已经成为艺术生产繁荣、文化事业进步的最大障碍,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就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两大一新”的文化建设目标,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现实。除了转企改制,彻底成为合格的演艺市场主体之外,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也不是由国家全部地或部分地包养起来,事实证明这种“院团吃国家的大锅饭、演职员吃院团的大锅饭”的包养体制,既不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更难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只能是越养越死,越包办越没有活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文化建设的繁荣,如果不抓住机遇、痛下决心搞改革,整天幻想仰仗行政的力量保护、依靠财政输血来获得不公平竞争条件去保持自己的“地位”、“水平”,都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只能被历史淘汰。今天我们文化建设发展的外在物质条件、体制条件、社会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种变化,积极主动地探索改革新路。

    继续深化中直院团的机制改革,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着力探索事业体制院团的新型管理机制。

    第二,改变用人机制,充分盘活艺术生产的人力资源。

    第三,改革分配制度,不断激发广大演职员工的创造热情。

    第四,完善艺术生产管理机制,大力提高中直院团的市场经营能力。

    第五,努力争取争取社会资金资助,广泛扩大中直院团的社会影响。

    我们正处在一个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备受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文化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方面。面对时代的呼唤、国家的重托、人民群众的期待,让我们团结起来,开拓创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 文化部部长蔡武:深化认识 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
· 蔡武:抓住七大重点 开创2010年文化工作新局面
· “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工作座谈会”召开 蔡武讲话
· 2009年全国艺术创作会议召开 蔡武出席并作报告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