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西藏开辟农牧民增收新渠道 突出呈现六大特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26日   来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去年,西藏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多年不遇的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断开辟农牧民增收新渠道,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589元,农牧民增收工作突出呈现六大特点。

    扩大补贴范围,注重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支持。200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幅度提高强农惠农投入,直接面向农牧民的各类投入总额达28.3亿元,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在已有化肥、农药、兽药等补贴的基础上,扩大了良种补贴实施范围,提高了粮食直补、农机具等补贴的标准,出台灾区牲畜出栏补贴、畜种改良补贴等新的政策,政策资金投入总额达2.1亿余元,资金规模达2亿元的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率先在西藏启动,有力地保护、调动和发挥了农牧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狠抓项目实施,注重农牧民增收基础建设。去年,西藏重点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退牧还草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牧民增收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发展特色农牧业,注重农牧民新增收点的培育。近几年,自治区把特色农牧业发展作为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几年的努力,西藏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以“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为主的粮油禽蛋奶菜、以藏东为主的林下资源等产业带,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态势开始呈现。据统计,去年西藏特色农牧业项目区农牧民收入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

    推进科技进步,注重农牧业增收潜力的挖掘。西藏坚持保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两手抓,去年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测土配方示范区平均增产幅度在15%以上,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化程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深化产业化经营,注重发挥企业对农牧民增收的引领作用。去年,西藏引导乡镇企业重心向农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发展转移,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搞好基地建设、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创新、拓展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化转移就业,注重农牧民增收渠道的拓展。西藏加强对农牧民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服务,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支持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旅游服务、运输建材和第三产业,帮助农牧民联系劳务市场,解决劳动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了农牧民转移就业。据统计,去年自治区财政共投入5000万元,培训农牧民28万人次;全区有4.2万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农牧区劳务输出总量达70余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5.5%。

 
 
 相关链接
· 新疆伊宁县雪崩点形成堰塞湖 35名农牧民被转移
· 西藏兴林富民成效明显 带动农牧民增收6亿多元
· 西藏农牧民正在安居工程的引领下走进“新农村”
· 青海:“一会两站”建设为农牧民消费维权撑腰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