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成果不断呈现的总体格局中,文化部正式启动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向全国县级图书馆推送数字资源,于春节前完成第一批建设任务,在全国320个县级图书馆安装数字资源并进行了人员培训。这是一项基础性的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丰沛的历史文化知识,将通过这一通道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亿万基层民众。3月24日,文化部在四川省开展“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灾区援建行动,向汶川地震受灾地区的50个县级图书馆发送数字资源。在援建行动仪式上,中国文化报记者专门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在全国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缘起和主要目标是什么?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杨志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基层群众对文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相比之下,基层文化投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这种背景下,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媒体阵地、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为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推广国家数字图书馆成果利用,使这些资源惠及更广泛的基层群众,文化部启动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平台,将国家图书馆优秀数字资源,配送到全国每个县级图书馆,以丰富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使其普遍开展数字图书馆服务,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通过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各县级图书馆将成为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成为基层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此举还有利于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提高资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使优秀文化资源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基层,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这次数字图书馆计划,是以县级图书馆作为基本单位展开的,请问是出于什么考虑?
杨志今:之所以围绕县级图书馆推行数字图书馆计划,是因为县级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传播知识、普及科学、传递信息等独特优势,是基层文化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公共图书馆,一些县级图书馆由于资金、馆舍条件制约,不能满足基层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许多农村、偏远山区,由于交通、通信条件限制,无法享受图书和信息资源。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探求多种途径扩大其服务范围,数字图书馆建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中,县级图书馆就是县级支中心,承担着指导乡村基层服务点、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任务。在县级图书馆大力推广数字资源,有利于将现代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先进的理念传递给基层群众,让他们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总之,县级图书馆具有联通上下、连接城乡的独特作用。跟省级、地市级图书馆相比,县级图书馆更加贴近基层,更容易发挥图书馆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随着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不断完善,其辐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记者:此前,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的数字资源,在“推广计划”实施进程中,如何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
杨志今: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数字图书馆工程,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与服务基地,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数字信息资源服务,让人们共享科技和文化发展成果。目前,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量累计达到320TB,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专题讲座、地方志、音乐歌曲等,并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体系服务社会公众。2008年7月和2009年4月,国家图书馆已为文化共享工程提供了两批数字资源。截至2009年年底,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总量已达到90TB,其中视频资源达到72345部(集),70434小时,并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基层服务网络,建成县级支中心2814个,乡镇和村级基层服务点472709个,累计服务已超过6.9亿人次。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推行,将充分整合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和文化共享工程的现有资源优势,通过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全国县级图书馆,提升县级图书馆信息化整体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用先进文化占领新媒体阵地。
根据目前的规划,计划分4批逐步推进,预计在2010年年内完成。具体分工方面,国家图书馆负责遴选、提供数字图书馆资源,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负责资源配送,国家图书馆配合管理中心负责培训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负责落实本地区分批推进的计划安排,各省级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负责本省的资源安装和培训工作。第一批建设任务自年初开始,在春节前已经圆满完成。今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不断优化资源内容,丰富传输形式,创新服务手段,今年年底前,使全国县级图书馆的读者都能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
记者:“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启动以来,第一批工作已经完成,请问各地读者和基层群众对此反响如何?
杨志今:按照统一部署,“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正在稳步推进、顺利实施。首批资源下发后,各地群众普遍反映,内容贴近实际,实用性强。春节期间,各地充分利用这批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服务活动:有的地区举办了“新春文化庙会”,介绍春节的各种有关知识,吸引基层群众参加猜灯谜活动;有的地区组织了以“送文化年货·迎和谐新春”为主题的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朋友送上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资料;有的地区在县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推出了“春节网上文化公益服务”活动,让未成年人和农民工免费观赏优秀电影剧目、名家讲座、动漫视频、学习进城务工技能等,为他们献上了年味十足的网络文化大餐。
记者:我们看到震区灾后文化重建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整个“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组成部分,这次启动的“灾区援建行动”有何意义和要求?
杨志今:汶川地震使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重建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灾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在这次“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灾区援建行动中,50个极重灾区、重灾区、对口支援县将获赠丰富的数字资源,内容包括《百年守望》、《馆藏故事》、《文明与创造》等视频资源,《前尘旧影》、《年画撷英》等图片资源,以及近年出版的5000种电子图书和200种人文社科类电子期刊等书刊资源、21万余条政府公开信息数据、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五大专题网络信息资源。
这次实施的“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把灾区作为重点,就是要以灾区文化重建为契机,以数字图书馆为载体,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将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送到50个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和对口支援县,以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作用,为灾区重建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援助。
我们希望国家图书馆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认真落实“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资源安装、人员培训、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不辜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将在今年完成,文化部对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后续建设有何考虑?
杨志今:数字图书馆发展成果应该让更多、更广泛的社会公众享有。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在“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全国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建立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龙头、省级数字图书馆为骨干、市县数字图书馆为支撑的国家数字图书馆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市、县级数字图书馆功能,实现双向传输,省、市、县联网,并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扎实的工作和艰辛的劳动,需要社会文化尤其是图书馆系统的同志全身心投入,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这是一项基础性文化惠民工程,是国家所倡导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