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区的最北端,有一所叫北苑中学的农村初中校,几年前,这里只有4个专业教室,校舍也存在危房。仅仅三年时间,如今该校已有19个专业教室,甚至还建成了演艺厅、工艺教室、烹饪教室。
经过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初中建设工程,北苑中学的“变身”正在全市许多中小学同时进行。北京市投入上百亿资金,使初中、小学硬件基本实现均衡,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为提升办学困难校的水平,近年来本市在撤并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学校的同时,采取名校办分校、改扩建城镇学校等措施,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布局。初中建设工程更是对办学困难学校进行调整和改造,到2008年底,本市撤并学校54所,481所学校达到验收标准,同时,在郊区异地新建了20多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初中校。
近年来,各区县每年都有学校达标规划和实施计划,重点推进一批学校建设,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加以保障。以朝阳区为例,从2006年到2009年,36所学校专用教室、13所学校操场得到改造;45所学校完成设备配备。
截至2008年,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6.7万台,包括流动儿童在内,每10名学生就拥有一台计算机,教师平均每两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全市配备多媒体29000套,实现了“校校通”甚至“班班通”。2009年起,本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验。
截至2009年2月,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的专项经费投入达106.5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40.7亿元,远远超过工程之初市级投入5亿元的预定目标。专项经费重点向农村学校、山区学校和基础薄弱学校倾斜,优先重点支持城区办学条件困难学校和农村完全小学的达标。(记者 易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