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5月,上海中心城区共有约7600户居民在旧区改造中动迁,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24.5万平方米。上海市政府6月13日召开的全市旧区改造工作推进会议上传出信息,今年全市中心城区将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50万平方米,启动闸北区长安西块等一批重点旧改项目改造,在试点过程中深受市民好评的旧区改造事前征询、“数砖头+套型保底”、增加就近安置方式等新机制将全面推进实施。
上海正通过积极推进旧改事前征询、“数砖头+套型保底”、增加就近安置以及全公开、全透明的操作方式,来破解旧区改造中的难题。去年以来,继浦东、黄浦开展新政试点后,全市共有21个旧改基地实施新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做法。如闸北区举全区之力,率先完成全市“五大”重点地块之一“北广场”改造;桥东二期实施“征询制+数砖头+就近安置”试点,目前居民签约率超过90%;卢湾区建国东路390等5个地块试行“征询制+数砖头”,动迁速度明显加快;杨浦区平凉西块16、17、18街坊设立巡回法庭,聘请社区法官,建立诉前调解制度,拆迁矛盾明显降低;普陀区全区动员,全力以赴,攻克了长达7年之久的建民村改造;长宁区经过努力,圆满完成遗留十几年的上钢十厂地区旧区改造;静安区、虹口区开展新政试点后,基本改变了旧区改造、房屋拆迁举足不前的局面;黄浦区董家渡13A、15A采取“老政策、新手势”,按时完成拆迁腾地;徐汇区大力挖掘潜力,想尽办法建造就近动迁安置房,受到了群众欢迎。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上海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已累计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313.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11.5万户。
今年是世博年,也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在今年上海旧区改造的“任务菜单”中,除了中心城区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50万平方米以外,还将对郊区城镇开展危旧房调查摸底,研究制定改造机制和政策,对改造条件成熟的地块,积极开展改造。启动闸北区长安西块,北苏州河2、3、4街坊;杨浦区平凉西块12街坊,定海152、153街坊,大桥109、110街坊;黄浦区董家渡13B、15B街坊;普陀区老真北地块等市重点旧改项目的改造。还将抓紧协调督促旧区改造拆迁停滞基地的处置。
6月13日的会议透露,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 《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上海公积金结余资金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情况下,现阶段,可贷款支持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就近动迁安置房建设。目前,经市政府批准,试点方案已上报建设部,拟通过公积金部分增值资金支持就近动迁安置房项目建设。
经市政府批准,2010至2015年,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城投公司、市久事公司等将继续参与杨浦、闸北、虹口、普陀、黄浦等14块成片旧改地块的改造,并列为本市旧改重点推进项目。14块地块涉及居民约8万户,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74万平方米。
副市长沈骏出席了6月13日的会议并讲话。(张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