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管方式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国土资源部扎实推进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200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已经先后组织实施了9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今年是第10次。卫片执法检查历时10年,检查范围逐步扩大,方式不断创新,工作逐步规范。卫片执法检查对发现、查处和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过去仅依靠群众举报、媒体曝光、脚跑眼看等传统被动的执法手段,形成了国土资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体系。
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积极创新监管方式,以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开展土地执法检查,提升了执法效果,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6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召开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新闻通气会,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负责人就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特点、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了通报。

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上午,国土资源部召开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新闻发布会。(陶伟 摄)
今年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国覆盖的第一年,并首次根据检查结果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实施问责。根据15号令规定,一行政区域一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达到一定比例时,将追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的领导责任,给予行政处分。
据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负责人介绍,自今年2月8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以来,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自查,抓好工作落实,总体有序推进。
一是将使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行为。各省(区、市)均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也相应成立了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20个省(区、市)以政府名义印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等参加的查处、约谈及问责联合工作机制。各市、县政府及时跟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对清查出的违法用地,加大整改查处力度。安徽省宿州、蚌埠市等地市政府向县(市、区)政府下发整改督查通知或签订整改“责任状”。河北省石家庄市对违法比例高、整改不力、不能按计划完成整改任务的县(市、区),暂停办理一切土地审批手续、扣减今年和明年用地计划指标。各地对违法严重、超过或接近15%问责红线的市、县开展警示约谈,督促整改。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召开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约谈会,对全省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用地较多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国土资源局局长进行约谈,提出警示。河南省张大卫副省长向8个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较高的省辖市政府市长发出《警示告知信》。
三是抓住契机,打好监管基础。各地以卫片执法检查为契机,一手抓违法用地整改查处工作,一手抓土地执法长效机制建设。今年4月28日,江苏省纪委、组织部、监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联合出台了《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5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防范违法用地警示约谈制度》。甘肃省政府为加强土地执法工作,在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特别协调为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增加了10名编制。同时,为经济困难的县(市、区)配备执法监察专用车辆,2-3年全部配齐。
目前,各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已进入数据汇总阶段,同时正在进一步加大力度,对违法用地切实整改查处到位。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打好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这场硬仗。7月初,将组织若干督查组开展实地督查,重点核查各地自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8月,召开集体约谈会,约谈违法用地严重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提出预警,促其整改。同时,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全国面上工作情况,部署整改查处工作,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一批重大典型案件。9月,组织开展评估验收工作,并根据检查结果,适时启动问责工作。国土资源部将持续推进监管手段、方式的创新,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坚决完成时代赋予的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