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25日,以“新导航、新思路、新校验”为主题的第16届国际飞行校验研讨会(IFIS)在北京召开。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对减少航路阻塞、降低燃油消耗、提升安全性的要求正逐步升级。在此背景下,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位境外代表和近百位国内代表齐聚北京,研讨民航业内最前沿的校验技术、规则及经验。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副局长李健、国际空间标准及校验委员会主席Joseph Doubleday出席开幕式。
李家祥指出,中国校验飞行事业的发展依赖于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又为中国民航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最基础的保证。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民航以年均17.2%的增长速度位居各行业之首,中国民航基础设施特别是机场的建设速度逐年加快。2005年,中国只有121家民用机场,而今这一数字已升至166家,并将于5年后达到200家——这为校飞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自1989年成立以来快速发展,现已拥有校验飞机14架,业务范围从最开始主要对中国内地机场进行校飞,拓展到香港、澳门地区,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中国校飞人的足迹。
李家祥强调,要立足于确保民用航空安全这一主题来开展校验飞行工作。首先要明确校飞事业的定位,即为民航正常运营提供安全基础和各种数据。安全是世界民航业的头等大事,实现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离不开航空公司、机场、飞机维修业务,也离不开校验飞行这个一般人了解不深的领域。要积极宣传校验飞行在确保飞行安全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多研究校飞领域的新技术、新特点。在导航设备与机场设施这些领域不断应用和发展新技术后,校飞工作也必须形成新的思路,研究新的特点,并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及研究具体实现举措。第三要注重校验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校飞中心建设最根本的一项内容。在民航业的业务运转中,人们通常看到的是繁忙的商业航空运输飞行,对于校验飞行业务这个幕后“无名英雄”关注不多,因而需要选择那些热心校验飞行事业、热心钻研技术、扎实肯干、默默无闻、努力奉献的人来从事校验飞行事业,更需要有好的带头人来领军这一事业。
Joseph Doubleday说,中国民航业取得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此次在北京举办的第16届国际飞行校验研讨会,是其首次在欧美国家之外举行,为其未来翻开了新的篇章。他对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用21年的时间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飞行校验机构表示充分赞许,并肯定了其在这一领域亚太地区领导者的地位。
国际飞行校验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是世界民航飞行校验界的最高规格会议。第16届国际飞行校验研讨会由中国民航局主办,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承办,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