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是长期困扰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自去年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为非公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以来,政府、银行、担保等各环节纷纷发力——
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信贷力度
7月8日,贵州三森物流公司总经理张云向记者谈起4个月前发生的融资故事,依然心存感激: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建行贵州省分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特事特办,向企业提供了500万元宝贵的周转资金,及时化解了企业危机,为企业赢得商机。
作为贵州省首家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银行,建行省分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着力构建“信贷工厂”,实现产品销售和后台作业相分离、信贷操作标准化运行,提高放贷效率,满足了中小企业“短、快、频、急”的资金需求。成立一年来,该行共为216家非公企业提供贷款,满足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去年来,工行、农行等贵州省银行机构纷纷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不断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建设和产品服务模式,加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贵阳市商业银行推出“及时贷”、“微小企业贷款”等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送去及时雨。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加大中小企业信贷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比例不低于“三农”信贷业务。南充市商业银行等外来银行主打中小企业牌,成为贵州省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担保业:创新方式扩大融资
为解决担保难这一问题,贵州省担保机构、银行业机构积极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取得明显效果。
针对仁怀酿酒企业生产周期较长、流动资金需求量大、企业融资难的“瓶颈”,2月,省众维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建行省分行、仁怀市酿酒行业协会共同签署“银保酒通”三方合作协议,以白酒企业的“基酒”作为抵押物进行担保,解决了白酒企业融资难问题。
贵阳市西商会担保公司与省农信社、贵阳市商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创新“商户联保”方式,通过企业间的连带担保责任,企业自愿“打包”组成利益共同体,向银行“团购”贷款,以多重信用屏障化解信贷风险,实现了银企双赢。
贵州省经信委党组成员龙超亚告诉记者,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贵州省一直把做优做强信用担保行业作为重点,加大担保行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为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2009年共为33家备案的担保公司补助3385万元,有效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新途径为中小企业解急
6月,贵阳一家贸易公司从汇君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拿到300万元贷款,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我们有自己特有的调查方式,可以很快审查出贷款企业的生产情况、财务状况及银行信用状况,高效的放贷为客户节约了时间,赢得商机。”汇君公司监事会主席李晓说。
作为贵阳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汇君公司成立一年来发展迅速,累计发放贷款9684万元,共支持区域内中小企业贷款70多户,个体经营50多户。今年,汇君公司计划增资5000万元,补充资金满足市场需求。
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更加灵活便捷的贷款方式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对客户贷款不设准入条件,不需要繁冗复杂的申请条件,放贷效率高;可采用动产、仓单、订单等多样担保方式,满足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短期资金需求。
自去年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以来,贵州省已完成三批、89户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工作,其中49户已正式开业营运,累计发放贷款约17亿元,第一批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已有部分企业在申请增资扩股。实践证明,小额贷款公司已成为贵州省中小企业、非公企业新的融资途径。
省经信委:加强行业管理改善融资环境
6月28日,在省经信委举行的“百户优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授牌仪式上,新天药业等15家企业获得了AA以上的评级。不仅评级费用全部由省经信委“买单”,而且信用级别高的企业,省经信委将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先考虑,并享受省邮政储蓄银行、各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优惠利率。此举是由政府主导、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瓶颈、提升贵州省中小企业信用水平的又一成果。
除了加强中心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省经信委还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管理,制定法律法规,,加大支持,利用中小企业“星光工程”和“银河”工程加大企业培训力度,推动企业规范经营、提升水平,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改善融资环境。今年,与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增加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
同时,贵州省经信委努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和鼓励作用,拉动社会投资。今年,省经信委推荐的139个优强中小企业获得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支持,涉及资金14658万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安排225个项目,资金8640万元,共拉动社会投资4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