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启动实施以来,各地按照调出结构、调出效益、调出办学质量、调出领导水平的要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已完成撤并中小学校4155(含教学点)所,超额完成撤并及调整工作总量10%的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云南省各地普遍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布局调整的目标和任务。在调整中,各地因地制宜、整体规划、适度集中、先建后撤,使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普通初中、小学及教学点在数量上均有所下降,而校均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到2009年底,全省共撤并中小学校(含教学点)4155所,其中,普通初中23所、小学747所、教学点3385个。通过调整,中小学区域布局得以优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办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逐步提升。
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资40亿元(不含土地征地费和“三通一平”),在全市分期分批实施325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目前,已有225所竣工投入使用;2010年,100所标准化学校已开工建设,明年3月可全部投入使用。文山州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方筹措、加大投入,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校舍安全工作相结合,建设步伐加快。自2008年至今,全州共筹措校舍建设资金4.08亿元,共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43.7万平方米,开工新建50.86万平方米,竣工38.12万平方米。临沧市完善政策措施,争取群众对学校布局结构的支持。该市加大对集中办学后寄宿制学生增加面临的生活和管理问题,对学校人员编制进行调整,对不能适应教学岗位的在编人员进行岗位调整,增加编制充实教职工;同时,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学校的后勤服务人员短缺难题。联合民政、扶贫等部门建立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救济扶贫制度,大力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降低学生生活成本,使集中办学后学生留得住、学得好。目前,该市共撤并中小学841所,规划到2011年,全部撤除一师一校校点,使每所小学、中学在校生规模均达到600人和1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