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17日)上午,“十二五”规划第一场市民建言会“如何打造北京城市新名片”在新闻大厦举行。陈佩斯、杨立新等30名北京市民作为建言人畅所欲言,注重文化演出场所区域规划的规模效应,打造北京“百老汇”;打造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心;加强市民对遵守公共规则的教育……文化和文明,成为第一场建言会的焦点词汇。
昨天邀请的30名建言代表中,既有专家学者、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公司职员、文化工作者,也有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学生等。其中,年龄最小的仅有21岁,年龄最大的则是一位65岁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著名演员陈佩斯无疑是昨天建言会上的一大亮点,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建言会了。“十一五”规划期间,他曾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这次,在得知“十二五”规划征集市民建议后,他立刻通过邮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陈佩斯表示,“十一五”时期扶持起来的剧目如何能在剧场中进行常态化演出还没得到解决。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应将剧场和剧目两个资源整合起来。他的发言,引来热烈掌声。
打造北京的文化名片,许多代表在建言时都提到这个说法。著名演员杨立新表示,北京几十年来的剧场建设,遵循的是比较松散的工人俱乐部的布局方法,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他建议,在东城区建一个文化演出场所比较集中的区域,具体是以保利剧院为东北角,首都剧场为西南边界的区域,形成一个集中的演出区域,打造北京“百老汇”,“一定可以形成北京的文化名片。”
北京大学博士潘峰华说,一定要将文化资源集中在一起,打造这样的集聚地。一方面游客到北京可以知道去哪儿看;另一方面,不同演出集中在一起,便于游客对比选择。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不可或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表示:“两年多前请智利的一位朋友来中国参观,他说我们北京缺少一些公共规则,比如在商场,有些人走滚梯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靠右行走的习惯。”他建议,由相关部门制订出来遵守公共规则的主要内容,要针对市民和外来人口进行一些专门的教育和引导,让相关部门动员志愿者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公共场所进行宣传教育。
首都经贸大学校报编辑刘增荣表示,北京奥运不仅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比如说奥运场馆等设施,同时还有精神文化财富,比如说志愿者服务、奥运精神、奥运文化、奥运艺术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北京新名片的精髓和灵魂。(记者 孟为 实习生 杨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