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8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即中智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开始实施。
中智两国于2008年4月13日签署了上述协定。根据该协定,中国的计算机、管理咨询、房地产、采矿、环境、体育、空运等23个部门和分部门,以及智利的法律、建筑设计、工程、计算机、研发、房地产、广告、管理咨询、采矿、制造业、租赁、分销、教育、环境、旅游、体育、空运等37个部门和分部门将在各自WTO承诺基础上向对方进一步开放。
协定的实施将有助于两国进一步相互开放服务市场,增进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商业机会,降低交易成本,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福利;也将有助于推动两国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促进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自1970年建交以来,中智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双边关系。2005年11月18日韩国釜山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在胡锦涛主席和智利前总统拉戈斯的见证下,中智签署《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主要包括货物贸易)。2006年10月1日,《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开始实施。

“自贸区”效果显现 东盟成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雷敏、王优玲)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26日说,今年上半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增幅,明显高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幅。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高虎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给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体现在: >>>详细阅读
中日韩三国在首尔举行自贸区联合研究首轮会议
5月6日,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首轮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日本外务省审议官小田部阳一、日本经产省审议官石毛博行和韩国外交通商部副部长李惠民分别率团与会,并签署了启动三国自贸区联合研究的联合声明。三方再次重申,将根据此前达成的共识,努力于2012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前结束联合研究。
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同意开展中日韩自贸区民间学术研究。2003-2009年,三国研究机构对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得出积极结论,认为建立三国自贸区可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区域市场,推动三国经济融合,实现三国互利共赢。 >>>详细阅读
印尼总统希望加强印中两国在自贸区框架下的合作

4月5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印尼总统苏西洛(右一)与来访的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左三)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新华社雅加达4月5日电(记者赵金川)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5日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时表示,印尼方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希望双方加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国际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推动两国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发展。
苏西洛说,今年是印尼和中国建交60周年。印尼方欢迎中国企业在印尼扩大投资,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新的高度。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