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鉴 任重道远
宋超智副局长就《中国测绘年鉴》(2010年卷)出版答记者问

由国家测绘局主持编纂的《中国测绘年鉴》自2006年正式出版以来,已出版发行5卷。在《中国测绘年鉴》(2010年卷)出版之际,国家测绘局副局长、《中国测绘年鉴》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主编宋超智就《中国测绘年鉴》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首先,请您对《中国测绘年鉴》作简要介绍。
宋超智:《中国测绘年鉴》由国家测绘局主持编纂,主要记述测绘行业一个年度内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活动、成果和重要统计资料等内容,常设栏目有部首彩页、特载、测绘管理工作、测绘业务工作、国家测绘局直属单位工作、地方测绘工作、行业单位测绘工作、测绘社团工作、法律法规、公告、大事记、统计资料、附录等。年鉴稿件由国家测绘局机关各司(室),局属各单位,总参测绘局编研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门,有关测绘社团和学校,部分甲级测绘资质单位和导航电子地图资质单位等提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年鉴各栏目未收录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资料。
记者:编制《中国测绘年鉴》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宋超智:《中国测绘年鉴》是在我国测绘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编制出版的,它是反映测绘事业发展脉络的基本资料,是社会各界了解测绘的重要窗口,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编制年鉴是测绘部门重要的业务建设,是各单位相互交流信息的有效渠道。
国家测绘局对年鉴给出了三个定位:一是要成为一部工具书。年鉴收录国家有关测绘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测绘工作的指示、要求,有关部委和国家局领导讲话、中央和地方有关测绘工作的法律、法规和重要规范性文件,以及完整的测绘统计资料等,这些资料对于指导测绘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二是要成为一部史料。年度内有影响的测绘事件、重要测绘活动、全国性测绘会议、全国范围内主要测绘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进展、主要测绘单位的变化情况、重要人事任免等都要收录入年鉴,使之能够反映测绘工作的年度概况和测绘事业发展的基本脉络。三要成为一个宣传平台。年鉴要收录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健全测绘管理体制、开展依法行政、加强统一监管等方面所作的工作,收录测绘部门在加强基础测绘和技术创新、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以及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等,使之成为建设测绘文化、弘扬测绘精神、宣传测绘工作、服务社会大众的精神产品。
记者:国家测绘局是如何重视和做好《中国测绘年鉴》的编制工作的?
宋超智:国家测绘局对年鉴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德明同志亲自担任年鉴编委会主任。同时,国家测绘局完善了编纂体系,充实了编辑力量,设立了专项经费等等。具体来说,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规章制度。成立了年鉴编纂委员会,组建了年鉴编辑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编辑队伍,为年鉴编制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年鉴编委会章程、年鉴编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年鉴编制工作。二是形成了组稿、编辑、出版工作机制。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摸索,现已基本形成从组稿、编辑、校改、审核到印刷出版、征订发行一系列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年鉴编制工作已经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完善了框架结构,丰富了年鉴内容。框架结构是年鉴的骨架,内容是年鉴的血肉。一个好的框架、丰富充实的内容,是年鉴质量的重要体现。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测绘年度工作重点,对年鉴框架结构不断完善,规范了入鉴内容,扩充了供稿单位,扩大了年鉴影响力。四是提高了编辑水平,保证了成书质量。提高编辑人员水平,是保障年鉴质量的关键。我们对通讯编辑进行了多期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组稿能力和文字水平,同时严把文字质量关,严格履行年鉴印制政府采购程序,使成书达到了内容完整、文字通顺、装帧美观、质量上乘的效果。
记者:您对进一步做好《中国测绘年鉴》工作有什么要求?
宋超智:年鉴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借此机会,我对今后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抓好年鉴工作。年鉴是各地区、各单位年度测绘工作的综合体现,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它反映了测绘事业的发展进程,展示了测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成效,同时也是测绘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所有从事年鉴工作的同志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单位负责的态度,从统筹协调、监督把关、宣传推广等方面,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这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二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年鉴质量。年鉴的性质决定了年鉴必须是高质量的精品图书。编委会要加强对年鉴工作的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尤其要在优化年鉴内容框架上下功夫。各位编委要进一步做好本地区、本单位稿件的审核工作,力求使供稿内容翔实准确、条理清晰、文字规范,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和政治性错误,确保按时供稿。协调员要切实抓好组稿工作,认真做好年鉴的宣传工作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征订发行工作,及时向年鉴编辑部反馈意见建议。年鉴编辑部要结合年度测绘工作的重点和特点,对年鉴框架结构及时修订完善;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编辑水平;要加强对各地通讯编辑的培训,指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收集和积累有关文字、图片、统计数据等,把年鉴内容收集工作日常化、经常化,逐步提高供稿水平。
三是进一步拓宽供稿渠道,丰富年鉴内容。要使年鉴真正成为一部反映中国测绘事业发展的工具书、史料、宣传平台,必须进一步在拓宽供稿渠道、丰富年鉴内容上下功夫。编辑部要积极与有关方面协调沟通,主动工作,大胆创新,将供稿内容、统计数据逐步涵盖到测绘领域的方方面面。各位编委在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相关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动员、协调、督促测绘行业单位参与到年鉴工作中来,确保年鉴能够反映行业测绘工作的全貌。
四是进一步做好宣传插页,提供展示平台。从2006年至今,5卷年鉴都设立了彩色宣传插页。它是年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测绘企事业单位更直观展示自身形象的一个权威平台。各有关测绘单位,尤其是甲、乙级测绘资质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主动做、积极做。在《中国测绘年鉴》制作彩色宣传插页,一是可以展示测绘单位的发展成就,二是能够为各测绘单位交流切磋提供一个好的渠道,三是可以借助年鉴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达到突出的宣传效果。
五是进一步搞好征订发行,发挥年鉴效应。年鉴发行工作是大家的共同责任。各位编委都是本单位、本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切实抓好本单位、本地区的征订工作。协调员要利用与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测绘行业单位工作关系密切的特点,积极向市县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甲乙级测绘单位推广年鉴,保障每个测绘单位拥有一套以上的年鉴。编辑部要多渠道宣传年鉴,推广年鉴,建立起发行奖励机制,使年鉴的普及面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
年鉴的信息量十分丰富,要坚持年鉴编纂与利用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年鉴的作用。要加强对年鉴内容的挖掘和综合,形成具有较高参考借鉴价值的研究报告,服务领导决策和管理;要加强对年鉴中测绘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特别要充分利用相关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研究测绘事业发展趋势和特点,服务事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年鉴网站,发挥网络的及时报道、动态展示、不受容量限制、信息下载便捷等特点,逐步把年鉴表现形式做灵、做活,加强对年鉴中重点工作、重大进展的宣传报道,方便社会各界认识测绘、了解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