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助力产业升级——天津大学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5日   来源:天津日报

    在飞机客舱中,十几名身着白色大褂的科研人员紧张地忙碌着,有的在安装试验设备,有的在采集试验数据,有的正调试模拟乘客身上的传感器,客舱中的几台电脑飞速运转,即时测算整理着各种数据……这不是美国大片中的镜头,而是天津大学师生近日真实的科研场景。飞机是真正的适航飞机,科研人员是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正在开展飞机舱内气流组织优化项目研究。

    天津大学着眼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需求,全面融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积极参加大飞机大火箭制造项目,2009年斥资1000万元购置一架麦道82适航飞机,建设了全国唯一以现役飞机打造的全真飞机机舱环境试验平台。目前,由“长江学者”天津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陈清焰领衔的大型客机座舱环境研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项研究将填补国内空白。天津大学空气动力学与航空发动机燃烧、航空燃料与节能技术、航空材料、飞机系统的能量优化分配与在线检测控制等基础与应用研究也将在这架飞机上相继开展。这些研究将加快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步伐,对推动我国“空天”事业的发展和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规划、空客A320、中新生态城……在天津、在滨海新区的众多重点建设项目中都展示出天津大学的技术力量。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天津大学工科类学科优势十分明显,现有的18个工学门类一级学科中,1/3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新技术推广中心,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学校化工、精仪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建筑、管理特色鲜明,动力、材料、水利、土木、电气工程优势明显。

    天津大学,国之大学,更是天津的大学。从科学研究入手,着眼未来,服务产业升级需求,天津大学在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同时,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谱写了名校名城共荣共赢的和谐乐章。

    引领产业发展 服务滨海新区

    坐落在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的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是天津第二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中唯一由高校独立承担的项目,占地30万平方米,总投资9亿元。9月25日,滨海工业研究院的科研办公楼主体顺利封顶,化工类科研楼、机电类科研楼基础施工基本完成。滨海工业研究院首期安排的四大重点项目:先进燃料研究中心、工业结晶产业技术跃升专项、国家精馏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均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滨海工业研究院是天津大学为滨海新区“量身定做”的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滨海新区建设,探索深化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建设国家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这所新型研究院的建设目标。这个置身于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造修船产业基地、生态型化工基地等众多产业基地之中的研究院为企业、为产业、为滨海提供贴身服务,实现了产学研的无缝链接。

    中标天津空客A320超大型深基坑支护工程项目,承担天津港改造、港区软基加固任务,与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中石油天然气公司、渤海石油公司、渤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以贡献求发展,天津大学主动出击、多向联系、广泛合作,积极服务滨海新区发展。近年来,天津大学与天津及滨海新区所属的700多家企业和单位签订各类科技合同2000多项,科技经费达到5亿多元,涵盖了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能源、资源环境、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城市建设与交通等天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建设这些项目一定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为天津的产业升级,为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对滨海新区项目寄予厚望。所谓“站在高起点”,就是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充分发挥天津大学在工科学科方面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成果优势,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高起点发展;所谓“抢占制高点”,就是要以“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为目标,围绕滨海新区八大支柱产业,抢占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的制高点;所谓“达到高水平”,就是要通过成果孵化、项目育成、技术服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科技企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成为高水平成果、高效率队伍和高素质人才汇聚的科技创新平台。

    搭建融“智”平台 聚集科技资源

    天津大学在滨海新区有很多“基地”,这些基地聚集人才、聚集项目、聚集优势资源,成为推动滨海新区发展的智库群。

    9月25日,国际纳米制造大会选址滨海新区,纳米制造这个前沿学科的顶级科学家汇聚天津。“之所以选择滨海是因为这里有一支业界闻名的研究团队。”组委会透露了其中原因。

    这个研究团队就是在天大科技园之中的“微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坐落滨海核心区的天大科技园是我国首批2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依托天津大学在精密测试、精密加工方面的学科优势,天大科技园组建了“微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通过自主创新,在自由曲面光学器件、高精度微小元器件加工等领域,突破了国内相关行业关键件制造技术的瓶颈,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在提升微纳制造技术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滨海新区一个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这个中心引进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对于促进以天津为核心的微光学与光电元件加工技术研究和生产加工中心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滨海,像“微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这样的涉及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中心,天津大学还有很多。天津市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吸引了几十家企业的入驻。天津大学生态城市建筑环境研究院为生态城开展生态建筑设计、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快速成形技术工程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基地已经在滨海新区落户。

    这些科研“基地”是天津大学在滨海新区的服务基站,进一步实现天大人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的发展思路,为学校同国内外高水平企业合作,真正融入滨海新区建设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发挥学科优势 成就滨海“创造”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天津大学的法宝就是优势学科,科研实力。

    天津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客座教授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973” 首席科学家5人。近五年来,天津大学有1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有3项成果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年申请专利量高居天津企事业单位榜首,是全国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今年,天津大学科研项目已达1400余项,科技经费8.9亿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是围绕天津经济社会建设开展的。

    智能电网是未来的电网,是能够为人类、为全世界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的电网。天津大学在智能电网各个技术方面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由“973”首席科学家王成山教授主持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电力专项规划”项目正在进行之中,该项目通过进行生态城高压配电网规划,确保规划的电网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保证区内各类用户的正常运转,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该区域标志性生态项目。

    天津大学海水利用技术国内领先,由该校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能量回收装置”,已在天津市完成示范应用。目前,天津大学作为主要参加单位积极参加筹建“天津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中心”,将增强海水利用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天津市乃至全国海水利用大发展。

    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国内领跑,该校与“天津一汽”签订了“轿车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产学研协议,重点解决发动机在动力、排放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天津市和滨海新区企业合作承担“天然气轿车开发”、“液化气轿车开发”、“柴油轿车开发”、“电动汽车技术平台”等多个863项目企业项目。

    天津大学的科技服务涵盖了多个天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户滨海新区,为新区自主创新注入活力,成就了滨海“创造”。

    聚焦战略产业 服务天津未来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天津大学已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研究领域先行一步,相关科研成果已经服务于天津经济社会。

    寻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关键,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能源成为了我国重点推广的新型能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甜高粱、纤维素制燃料乙醇绿色工艺技术研究”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同滨海新区企业联合研发的,这项研究率先突破了制约我国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天津大学在燃料乙醇技术领域的国内外领先地位。

    天津大学还与香港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达成意向协议,在新能源方面联合攻关,并以天津和滨海新区为示范基地,研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能源技术与基地。

    天津大学绿色能源实验室研发的建筑一体化辐射板制冷供暖系统和液浸聚光光伏系统将建筑节能发挥到极致,已经申请了20余项发明专利,建立了近20处示范工程。在天津,天大技术支撑的节能建筑已有40万平方米,天津首个不用空调、暖气,靠太阳能达到冬暖夏凉的太阳能小学已经投入使用。

    炼油、乙烯生产等流程工业,离不开精馏过程,而过去我国流程生产中精馏过程的能耗占整个过程的40-70%,多年来,天津大学紧盯这个节能降耗难题,全方位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使精馏装置提高20-30%的处理能力,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仅为国家标准的1/5,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并占有国内市场的最大份额。目前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在参加大港区的中石化天津分公司100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的塔内件投标,合同金额上亿元。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处于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是时代对滨海新区发展的要求,对此,天津大学责无旁贷。我们要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把学校的学科优势,转化为滨海的创新优势,并在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培养出大批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服务天津未来。”龚克说。(赵晖 靖永坤)

 
 
 相关链接
·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喜迎115周年校庆
· 教育部副部长赴天津大学调研指导创先争优活动
· “零能耗”的“未来小屋”在天津大学落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