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江西省通过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增效32.14亿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0日   来源:江西日报

    10月9日,记者从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现场观摩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加大了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力度,技术创新与集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突出形成了五套技术措施,项目区平均单产从382.9公斤上升到422公斤,较实施前累计增产稻谷199.8万吨,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达到32.14亿元。

    江西省粮食连续六年实现增产,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十一五”以来,全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面积的水稻防早衰理论研究,围绕双季稻“三高一保”(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充实度和保障发挥品种优质潜力)栽培、超高产标准化栽培和机插栽培等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突出形成了双季稻防早衰技术体系;基本解决了实现鄱阳湖水稻高产区持续高产的技术问题;研究出了吉泰盆地低产田改造的成套技术措施;形成了江西绿色大米生产技术规程;初步探索出机械化条件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新型水稻生产方式。

    项目在江西三大典型水稻生长区域,每年建立双季稻超高产稻田50亩、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100万亩、辐射区1100万亩,打造出了如南昌广福、进贤温圳、余干康山、抚州唱凯等一批精品示范区。与此同时,科技人才与成果取得同步丰收,项目实施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多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项;培育并审定了一批新品种,其中有6个被农业部认定为双季稻区超级稻品种;制定技术标准4个,发表论文77篇,出版著作1部;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培训了一大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为今后的科技增粮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与智力储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遭遇了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和夏季洪涝灾害,水稻生产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项目区充分发挥粮丰工程积累的技术优势,积极投入科技救灾,早稻仅减产0.75%,实现平均单产409公斤,减轻了灾害损失。据悉,全省晚稻生产加大了综合增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今年全年的粮食生产仍将有个好收成。(记者 宋茜)

 
 
 相关链接
· 江西采用新通信系统建设智能电网 实现远程监控
· 江西曝光10起土地违法违规案促土地市场秩序规范
· 江西十一黄金周重点景区接待游客335.77万人次
· 江西:全省161个县级以上政府网站将开展绩效评估
· “嫦娥二号”卫星整流罩落在江西
· 首套万吨级乙撑胺装置在江西宜春投产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