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北京:4000个行政村“五项基础设施”年底完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5日   来源:北京日报

    路是宽阔笔直的水泥路,厕所是清洁无味的水冲厕所,垃圾专有人定时定点收集……到京郊随便哪个村庄转一转,您会发现,现在的农村环境可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让农村告别“脏乱差”的是“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北京市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到今年年底要覆盖近4000个行政村,全市300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得到大大改善。

    何谓“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体来说,就是指村庄街坊路硬化、供水老化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厕所改造五项工程。这五项工程每项都和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实施起来,费用都不是小数,如果让农民自己出,或许需要村集体缓慢积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这个难题,政府替农民解决了。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北京市对农村的固定资产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每年市级固定资产投资投向郊区的比例不低于总量的50%、投向农村的比例不低于上年。而投资的重点就指向了过去“欠账”最多、差距最大的农村基础设施。

    2006至2007年,“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400个村庄推进。2008年,市农委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委、市政管委、交通委、水务局、园林绿化局、爱卫会等相关部门在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的基础上,共同组织编制了《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市3955个行政村,除先期建设的以外,全部纳入规划范围。今年是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随着近1500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工,到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将实现“五项基础设施”全覆盖。

    改造后的村庄变得整洁了,街坊路硬化了,自来水进了家,污水得到了处理,垃圾密闭化收集没了异味,农民祖祖辈辈用的旱厕变成了水冲式厕所,有的村庄还修建了休闲的小公园,不少村庄风风火火搞起了民俗旅游、设施农业,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好的基础设施如何维护?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眼下,各区县正在加快制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运行机制,保证设施有人管,运行有制度,资金有保障,把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长久保持下去。(记者 王海燕)

 
 
 相关链接
· 2010年北京马拉松赛24日开跑 刘延东宣布比赛开始
· 意大利总统抵达北京开始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北京24日起大风降温 明后两天最低气温逼近冰点
· 北京电影学院庆祝建校60周年 温家宝致信祝贺
· "北京军团"广交会首战告捷日均成交额超千万美元
· 北京亦庄计划未来3年融资千亿元再造8个产业园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