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指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今年年初,北京市提出了全年物价涨幅不超过3%的调控目标。昨天(10日),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负责人表示,这一目标有望实现。
今年北京CPI一改去年连续11个月下滑的走势,从1月份开始止跌回升。今年5月份之后,CPI涨幅上升到2%左右,此后一直在这一幅度运行。截至今年9月份,北京市CPI涨幅为1.8%。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介绍,目前食品和居住类的涨价因素是北京市CPI上升的两大主因,两者对北京市CPI上涨的作用分别为1.4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食品及居住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已趋于稳定。目前除天然气即将进行价格听证外,没有出现新的、明显的涨价因素,而去年年底北京市的价格基数也较为稳定,邢志宏预计今年的最后3个月,价格指数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趋势。
新闻链接
当前CPI涨幅为何与群众感受有差异?
“今年以来,感觉菜价、房租涨得都不少,可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前9月的CPI涨幅才1.8%,跟我的主观感受有差异,跟全国2.9%的涨幅也有差异。”近日读者于先生致电本报,表达了他的疑问。
昨天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李萍对此进行了解答。她表示,在北京居民的消费构成中,交通、居住、通信、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所占比重较高,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比重较低,因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食品及日用品价格的变动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幅度相对较小。
此外,CPI是一个相对数字,由于各地基数不同,同样的涨价额度造成的涨价幅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好比在一个每月房租2000元的城市,租金涨200元,涨幅是10%;而在一个每月房租1000元的城市,租金涨200元,涨幅就变成了20%。(记者王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