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河南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 万亿资金滋润中原沃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15日   来源:河南日报

    11月12日上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内,中国郑州2010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签约仪式正在进行。最终,381个产业转移项目成功签约,为河南带来了1371.3亿元的巨额投资。

    这是自去年以来,全省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的一个剪影,也是过去五年间,全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又一大收获。

    行将过去的五年,河南省坚持把引进境外、省外资金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紧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将逾万亿境内外资金活水引入中原大地,滋养河南经济大树茁壮成长。

    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时间上溯到2006年1月召开的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大会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境外、省外资金目标: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五年累计达到1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25亿美元;实际引进省外资金目标为年均增长12%,2010年达到900亿元。

    “从实际完成情况看,今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增幅和绝对值均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700亿元。”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说。

    李清树还给出了更为直观的对比:“十一五”五年,全省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为198亿美元,年均增长37.3%,是“十五”实际利用外资的5倍多;累计利用省外资金项目2.14万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9276.7亿元,年均增长39.9%,是“十五”引进省外资金的6倍多,均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利用省外境外资金折合人民币突破1万亿元,达到10669亿元,约占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1/4,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至“十五”末的总和。截至目前,已有68家世界500强企业、128家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河南。

    掀开开放带动新篇章

    是什么力量让境内外资本潮涌中原?

    从谈判到产品下线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富士康项目的引进,被媒体津津乐道为“河南速度”。这一事例也许是上述问题的最好答案。

    11月12日,来自郑州新区管委会的一名“首席服务官”已经在宇通客车公司工作一个多月了。他的任务就是“代表政府部门为企业排忧解难”。

    “作为一项制度,郑州新区‘首席服务官’推行以来,备受企业的欢迎。管委会用为数不多的‘服务官’,换来了企业发展的好环境,政府服务的好口碑。”郑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健说。

    营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成为过去几年政府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河南投资环境的改变可以用“根本性变化”来概括。

    全省先后设立了55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区),出台政策,下放权限,积极推动县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省直有关部门相继建立并密切财贸、税贸、银贸、关贸、汇贸等协作机制;完善投资环境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投资环境明显好转……

    过去五年,开放带动主旋律在全省进一步唱响,谋开放、抓开放的氛围空前浓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搭建合作开放新平台

    “即将开启的五年,抢抓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的重大机遇,是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

    立足建设中原经济区,省商务厅初步拟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对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定位。

    坚持以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创新招商方式,培育形成一批外资密集、内外资结合、带动力强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板块;引导外来资本投资河南省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鼓励外来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重点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央企以及外省大企业、大集团,深入推进省部合作,实现重大项目的聚核效应;优化招商环境,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制度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目标既定,未来可期。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平台之上,未来五年,河南省招商引资必然跃上新台阶,成就新高度。(陈学桦)

 
 
 相关链接
· 河南:治淮工程60年产生经济效益达2600多亿元
· 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43个纺织项目花落河南
·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超千亿元 新兴产业项目成亮点
· 卢展工主持河南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66次主任会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