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琼: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425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15日 09时03分   来源:海南日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精神,海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9月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文物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实地文物调查工作。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省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4573处,其中新发现 3425处、复查1148 处;调查登记消失文物212 处,新发现文物点约占总量的75%,部分市县在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等调查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同时,海南省结合海洋大省实际,组织开展了环海南岛沿海、西沙、南沙和中沙水下文物普查,共调查、登记水下文物遗存82处,其中南沙、中沙的文物线索是依靠琼海渔民协助调查获得,进一步摸清了海南省水下文物家底。在普查工作中,我们除了应用传统技术外,还利用RS、GIS等地理空间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了《海南省文物古迹浏览和古城址三维仿真系统》和《海南省文物普查数据库》,使三普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截至2010年4月29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省级验收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海南省三普办先后组织举办了2次全省范围的文物普查培训班,组织多名省内外文博专家对全省各市县的文物普查工作队主要成员进行文物普查技能培训,先后共培训文物普查骨干260多人次。一是为每个市县指定了对应的文物普查指导专家负责实地文物调查的指导工作。二是在实地文物调查过程中,随时掌握各地区的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并以简报形式通报全省。三是省三普办多次召集各行政区域的文物普查队长以及文物普查指导专家举行座谈会,研究分析全省文物普查态势,及时总结普查工作中的经验和解决各种面临的困难。全省一线队员在实地文物普查阶段不怕吃苦受累,不惧炎热酷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待每一个文物遗存线索,涌现出许多文物普查的动人故事。

    2010年3月10日,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省级验收工作全面展开,截止2010年4月29日,省三普办组织专家验收组完成了全省18个市县的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省级验收工作,合格率达100%。

    在验收工作中,省专家验收组本着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按照省三普办下发的《海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方案》的要求,始终把握“数量服从质量”的基本原则,通过听取普查工作汇报,使用软件校验,抽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消失文物登记表》,实地勘察文物点等工作环节,对各市县的组织管理工作、文物普查数据质量和抽查实地文物点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在反馈会上,省专家组针对各市县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工作进行了点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海南省文物局将利用海南省文物古迹浏览和古城遗址三维仿真系统,对海南全岛的文物古迹进行普查和空间定位。该系统的开发完成,标志着海南省在空间技术和遥感考古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标志着海南省高科技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对进一步推动海南省第三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间从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结束。按照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普查登录的主要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情况等信息、资料。为保证普查资料、信息及普查成果的真实、完整和科学,海南省文体厅根据《方案》的质量控制和成果整理要求,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联合研发了“海南省文物古迹浏览和古城遗址三维仿真系统”,在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得到了海南省财政厅、 省博物馆和省测绘局等多家单位和科研机构的支持,通过近一年的辛勤工作,顺利完成了以遥感技术为基础的海南省文物古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构架任务。

    该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海南古城遗址三维仿真系统。基于opengl图像库,Vc++平台开发的一套三维仿真系统,可以载入大数据量、高精度三维文物场景,不仅可以浏览、设置三维模型属性,还提供对三维场景的视点管理、路径管理、实时漫游和碰撞检测功能。提供俯视平面图,同时可以自定义摄像机参数,提供多种的浏览方式,可以很方便地浏览、观测古城全景模型。(二)海南文物古迹浏览系统。基于oracl e数据厍,.net2008平台、地图影像服务器开发的一套网络服务系统。可以提供互联网环境下实时的航片影像、文物点地图服务,提供文物点及其现场照片的查询、浏览功能,并根据用户权限可以进行数据的编辑。同时可以导入国家文物局三普系统的数据包。特点是服务器一次安装,可以在互联网或局域网内提供多用户服务,方便公众和专业人员对文物点信息的浏览、观测和查询;数据库容量大,扩展能力强。

    该系统研发和应用意义:

    (一)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地面上难发现的文物古迹和考古遗存的浏览、观测等问题,从空间信息方面准确识别遗存分布范围及现状。比如,在珠崖岭城址考古调查和保护监测等工作中,利用航片和空中遥感数据可以很好地配合地面调查工作,更为直观和准确地了解该城址的全面情况。

    (二)通过不同时期的航空照片和遥感照片,可以准确地反映文物遗存的历史变迁、环境变化等问题,可为城市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及遗址远程监测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数据。

    (三)通过系统的扩展、增容,可以提供不可移动文物(包括三普数据)图片、地理信息、文档等基础数据,实现更好的检索和浏览功能。

    (四)此系统的开发完成,标志着在空间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海南省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航空遥感考古技术全区域的覆盖。并对海南省高科技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至2010年底,海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分别在陆地、水下和空中领域开展了多手段、全方面、多时像的科技运用和实践,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普查成果的真实、完整和科学性要求。此系统还将为解决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监测等技术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 刘延东强调:再接再厉做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
· 广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已进入成果形成阶段
· 甘肃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全部完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