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多时间编制的《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目前已完成了送审初稿,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继两次深入民族地区听取意见后,11月15日,又在成都主持召开专题会,听取各部门对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的建议。
会议指出,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将切实提高我省民族地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与会者提出,要把民族地区卫生队伍建设列为《计划》中的首要行动。针对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基础薄弱、疾病控制形势严峻的情况,要实施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强化行动。针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实施民族地区卫生体系建设行动。此外,还要着力促进民族地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完善卫生应急网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救治能力;完善卫生执法体制机制,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促进民族医药继承创新,努力加快民族医药发展。
蒋巨峰指出,要结合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科学设定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要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卫生发展中带有共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队伍建设问题,既要确保队伍数量,也要提高人才素质,还要留得住人才。二是创新体制机制以适应民族地区的特殊要求,比如,分片区建设中心县医院、中心乡卫生院,来满足分散居住的农牧民就近就医的需求。三是给予装备保障。四是继续解决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抓好包虫病、大骨节病等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六是促进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蒋巨峰要求切实增强《计划》的可操作性,提出的目标和措施要说到做到,决不能放空炮失信于民。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搞好资金平衡,为编制和实施好《计划》创造条件、做好准备。
副省长陈文华、省政府秘书长于伟参加会议。(记者 谭江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