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非凡的五年——“十一五”吉林省经济发展扫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8日   来源:吉林日报

    当历史的车轮即将驶过2010,我们回首奋力拼搏的5年,不能不被吉林人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

    翻开最新的统计数据,“十一五”全省各项主要指标均实现翻番,2010年,GDP即将实现8500亿元,比5年前增加4880亿元。5年间,吉林人用辛勤的汗水再造了一个吉林!

    2010合力收官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吉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收官之年,全省各地、各级政府“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戮力同心、克服种种困难,驱动吉林奋力前行。通过突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以扩大居民消费为重点,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有效增强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投资结构合理稳定增长,今年头10个月,全省3000万以上在建项目多达5500个;通过扩大出口规模,外贸恢复并超过了金融危机以前水平,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1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0大产业发展计划全面启动,支柱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壮大,融合配套逐步加深,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支撑能力明显加强。而一汽新能源汽车基地等89个重点示范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出现蓬勃发展势头。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捷报频传:高速公路新增815公里,吉林至珲春高铁开工建设,长春西客站换乘中心、长春龙嘉机场扩建项目进展顺利,“气化吉林”正式启动,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全面推进……可以说,201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吉林省完成“十一五”规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

    回首“十一五”的奋斗历程,回首践行科学发展观的5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一行坚实的足迹,在工业战线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5年来,吉林省紧抓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顺势而发——推动产业跃升、制定重点项目计划、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建设计划、推动重点产业协作配套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了吉林省工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为全省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26.6亿元,是2005年的2.44倍;完成产值9970.2亿元,是2005年的2.64倍。今年1-9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696.6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工业增加值2750.4亿元,同比增长20.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2位。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吉林省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县域突破、工业提速增效等一系列战略,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升级,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7.3∶43.7∶39调整到2009年的13.6∶48.5∶37.9,二产比重有所提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结构向转型化方向转变的趋势也十分明显,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重工业比重下调。医药、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快速壮大,逐步形成了支柱、优势、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吉林开花结果。

    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5年中,大投资、大项目建设无疑为吉林省经济提供了强力支撑。仅2010年,全省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达到5500个,同比增加495个,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5300个的目标,初步预计,全年可完成全社会投资950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不仅促进了全省工业产能扩大、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而且带动了全省投资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开创了吉林省投资的新局面。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9175亿元,是新中国头57年全省投资总量的3倍。

    “铁杆庄稼”迸发新活力

    “十一五”期间,在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吉林省实施投资260亿元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国家增产千亿斤粮食战略,全面启动建设了10大工程29个项目和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了粮油高产创建、重大技术集成应用、耕作制度改革等增产增效系列活动,全省粮食生产连续4年获得大丰收,阶段性生产水平由450亿斤达到500亿斤,其中2008年达到了568亿斤,特别是面对今年洪涝灾害的侵袭,全省上下攻坚克难,在抗洪救灾的同时力保粮食生产,据悉,今年粮食生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形成了粮食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品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成为与汽车、石化三足鼎立的支柱产业。2005年底,全省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600个,固定资产达到520亿元,而到2009年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500多户,固定资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实现全口径销售收入达到2150亿元。近5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和销售收入年均增速20%以上,预计在“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可实现255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54.2%。

    开发开放 振翅翱翔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紧抓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以长吉图开发开放为契机,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合作和服务贸易都取得显著成效。5年间,全省外贸进出口完成585亿美元,年均增长18.4%,超过“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年均16%的增长目标。2006年外贸进出口79亿美元,2007年外贸进出口突破100亿美元,2008年达到133亿美元,2009年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进出口完成117.5亿美元,实现了“保份额、保位次”的目标。2010年1至9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22.0亿美元,同比增长52.7%,预计全年可实现进出口额152亿美元。

    “十一五”时期,汽车、医药、电子、农产品深加工、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外商投资项目增加,金融、商业批发零售、国际货运、教育、卫生等领域吸收外资取得了新的突破,促进了吉林省对外开放由单纯引进资金,逐步向引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服务贸易方向转变。“走出去”。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累计完成21.1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86.7%;外派劳务人员累计70484人,新派劳务人数居全国第7位;在境外新建立企业122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为8.72亿美元,以年均增长81.5%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一个以“朝俄资源、非洲工程、日韩新劳务”为特色的“走出去”新格局已经形成。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沿边改革开放国际级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为吉林省的对外开放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使吉林经济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区域,外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出口市场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十一五”以来,吉林省出口市场多元化步伐加快。全省对亚洲的出口份额逐渐下降,对欧洲、美洲的出口份额呈上升的趋势。以往吉林省60%的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的市场格局已悄然改变,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记者 刘姗姗)

 
 
 相关链接
· 德前总理施罗德高度赞扬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 “智力引擎”助推四川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 李学勇: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
· 陈至立:贯彻节约能源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