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高等农林院校已成为我国农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9日   来源:农业部网站

    11月27日,记者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召开的《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验收会上获悉,随着国家对“三农”、教育、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办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农科人才培养总量和层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和较大规模,农林院校已成为我国农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为全面了解我国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加强对高等农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于2009年3月设立了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这是我国近年来首次开展对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据介绍,该课题研究所调查单位涉及我国六大行政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代表省份的386个涉农管理部门、涉农科研部门、农业推广部门、涉农企业、涉农普通高校等。研究内容包括2004-2008年我国涉农院校的农科专业人才(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培养总体现状、我国六大行政区代表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与社会使用的实际状况、我国六大行政区涉农单位人才结构现状、未来新兴岗位与人才结构需求、2010-2020年我国农科人才发展需求预测等。

    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林院校是我国高层次农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但越来越多的非农林院校积极参与农科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农科本专科层次中已占到该层次培养总量的50%左右;农科人才在就业层次分布上呈现逐渐下移趋势,由中央和省级开始向市、县两级发展,本专科层次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在就业行业分布上,企业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科人才的主要就业去向,而到农业推广系统就业的农科毕业生人数明显偏少,比重偏低;当前用人单位对我国农科人才的评价普遍较好,特别是对知识结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方面评价较高,但对农科人才的组织管理、外语水平、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仍然较低。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科人才培养与使用状况的分析以及对今后一段时间农科人才需求预测,今后十年,我国农科人才培养规模将进入一个稳步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各层次农科人才在校生总规模预计将在70万人左右,年均递增率在1.4%左右。

    针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人才流向、社会使用及发展需求,该课题组提出了强化我国农科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政策建议:一、教育管理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支持和指导我国农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农林院校的持续、稳步和健康发展,在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使用、办学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二、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农林院校的发展合理规划和定位,博士层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要方向,硕士层次应由学术型逐步向应用型转变,本专科层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三、随着越来越多的非农院校参与农科人才培养工作,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关注,在宏观上对参与农科人才培养的非农院校予以政策性指导,尤其在学科建设方面应统筹规划,使其能够与农业院校相辅相成,协调、有序发展;四、针对农科人才就业主体是企业这一实际情况,各院校应认真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企业发展对农科人才的要求;五、鉴于今后十年农科人才规模将进入一个稳步发展期,我国农科人才培养工作应由数量扩张型向重视质量素质提高转变,培养单位应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内部结构的调整、教育方法的改革、人才质量的提高上来,要使培养出来的农科人才的层次结构、素质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验收会上,来自农业部、教育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7位专家学者组成的验收专家组经过认真的讨论后一致认为,该课题通过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发放问卷等方法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性强,方法科学,资料翔实,数据可靠,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课题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宏观决策、人才培养单位深化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相关链接
· 国家现代农科城与杨凌示范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云南农科技术境外开花结果 水稻最高单产增七成
· 东盟与中日韩表示将加强农林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
·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会见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山田正彦
· 赵洪祝: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林部门起重要作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