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12月14日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听取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情况,原则通过《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金沙江中游河段观音岩水电站工程项目环评意见,2011年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单位审核意见和9家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环保核查意见。
会议认为,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布局的重要区域,在我国总体生态安全格局中地位突出。处理好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对我国中长期生态环境的战略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报告全面分析了五大区域的资源环境禀赋和承载能力,准确把握了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关系,系统评估了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可能引发的中长期环境影响和潜在生态风险,提出了五大区域重点产业优化发展调控建议和环境保护对策,对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中长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项战略环评历时两年多,涉及15个省区市,50多名专家顾问和近100家科研单位参与,是多学科的集成成果,堪称战略环评的力作,是“环保教科书”,符合科学发展和历史性转变要求。会议决定,继续完善和深化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报告,以“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前提来完善五大区域的产业发展战略,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战略环评成果,推进战略环评成果应用。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而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地方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应急装备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环境应急资金匮乏,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效能低下,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和形势发展需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尽快提升环境应急管理能力水平。会议认为,制订出台《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有利于增强全国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推进中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会议经过讨论,原则通过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送审稿)。
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原则通过金沙江中游河段观音岩水电站工程项目环评意见;原则通过2011年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单位审核结果;原则通过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环保核查。
会议还听取了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吴晓青,纪检组长傅雯娟,党组成员胡保林,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出席了会议。
环境保护部机关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记者 刘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