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3日透露:北京市16个参与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已获得教育部批复。今年上半年,相关教改试点项目将在试验区县和大学正式启动,力争3至5年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北京市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一、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三、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
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
六、研究制订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
七、探索有效履行教育督导职能的体制机制
八、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九、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
体制机制
十、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
十一、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十二、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
十三、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十四、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任教的政策研究
十五、北京市属高校师范生资助体制改革
十六、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
教师:要在区域内流动
试点项目中,“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最引人关注。
从今年起,北京市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区域内教师队伍、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鼓励名校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教师培训体系逐渐完善,并建立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随着系列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的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建设将进一步完善。
未来3年,北京市将建立完善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缩小试验区内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至于哪些区县会参与试点,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现正在选择中,尚未最后确定,但像“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及“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这两项,北京市多数区县都可以参加。
尖子生:可走“绿色通道”
为推动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北京市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超常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
高中阶段,将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学校,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大力推进“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教育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外,北京市将在高中开展特色发展试验,引导学校发掘特色文化,以课程等多种内容为载体,在办学体制机制、教学内容方法、招生评价方式、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试验,促使一些学校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以及育人效果突出、充满活力的高中特色学校。
高职校:“政校企行”合作办学
针对职业教育,北京市将启动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构建“政校企行”四方合作的办学新体制。
据介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将与大兴区联动,探索建立由“政校企行”四方组成的学校理事会,组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职业教育集团,采用“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运行机制,探索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新机制。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与石景山区合作办学,由石景山区政府主导,成立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建立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师范生:资助标准提高
未来3至5年,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将逐步由选拔性考试过渡到兼顾水平性和选拔性,为此,市教委将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评价方法,结合专业实际,将考生的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合理设置考试科目内容,促进各类教育的互相融通。
与此同时,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建成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搭建市民终身学习大平台。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开展面向海外办学试点,深化教学与学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升开放大学国际化水平。
目前,市属高校师范类专业可以免收学费,但非师范专业师范生每年要花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学费,成绩优秀者可获得一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才能申请学费减免。今后,市属高校师范生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将进行改革,提高资助标准,还将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报考师范院校,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新闻背景
试点项目申报20项批复16项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市教委依据大、中、小学实际情况,共向教育部申报了20个试点项目。
目前,教育部共批复了16项。未经过审批的项目中,有3项被认为“需要进一步论证”,另外1项涉及“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内容暂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