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2010年吉林省源头治腐工作:正本清源筑廉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12日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

    正本必先清源。2010年,吉林省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找准“源头”,对准“靶子”,加大预防力度,筑起了一道道牢固的“防腐大堤”。

    筑牢思想防线

    源头治腐,首要筑牢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怎么筑?吉林省统筹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全面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扩展宣传教育平台和载体,教育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玉在山而草木润。2010年,吉林省在全省推荐宣传吉林省勤政廉政优秀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示范教育。自下而上,层层筛选,从2015名候选人中推出12名勤政廉政优秀党员干部。推荐一个典型,树起一面镜子。卓越、王苹、刘吉全、王宝胜、柏连福等典型的先进事迹,影响和教育了全省的党员干部,清风吹遍吉林大地,崇尚勤廉的氛围空前浓厚。在听取勤政廉政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报告后,通化市的唐新深有感触地说:“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我深受感动。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是激励我继续做好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

    重锤敲警钟,纤手去浮尘。2010年共组织“廉政一日教育”69场次,6330名党员干部参加,其中厅级干部162人。受教育领导干部倾听腐败分子忏悔心声,灵魂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升华。参加“廉政一日”教育的新任厅级干部张四季说:“那些曾经的领导干部们悔恨的泪水,那将在高墙内苦度余生的可悲结局,那导致了美好家庭破碎的贪欲之害,会使我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警钟长鸣。”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进一步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廉政知识学习,提高廉政意识,2010年,吉林省在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测试的基础上,又对10785名县处级领导进行了廉政教育测试,并按文件规定,把测试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两年来,通过测试,实现了“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省纪委分析全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结合全省反腐倡廉实际,组织《廉政准则》专题讲座20余场次。编印发放《廉政准则教育读本》,广大党员干部一书在手,既深刻理解每一条“不准”的内涵,又能清晰知晓违反法规,会受到什么样的处分。四平市将《廉政准则》的内容,巧妙地融合到二人转里面,创作编排了二人转《小镇卫士》、《勤廉知县》;延边州将《廉政准则》编成朝语歌曲;通化市将《廉政准则》编成快板书……别具本土气息的教育载体、独具创新意义的教育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将《廉政准则》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8项禁止”“52个不准”走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里,逐渐内化成自觉行动。

    以廉育人如春雨,以文化人润无声。吉林省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省建立了近500个廉政文化示范点。全力打造《浪淘沙》期刊和网站平台,创新廉政文化宣传载体,营造了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吉林省廉政文化建设“巧招”“妙招”迭出:有的以“艺术”为载体,举办书画大奖赛,曲艺、戏剧小品展演,廉政公益广告展;有的以“网络”为手段,开展“廉政文化网上行”活动,教育形式喜闻乐见,贴近实际。年年搞,年年新,有实效。

    健全制度体系

    怎样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关口如何前移?

    吉林省首先瞄准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事,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为权力的规范运行构筑起了坚实屏障。

    制定了《关于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的意见》等,建立完善保证中央和省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制度。制定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委讨论任用干部决策办法的意见》等,建立完善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制定出台了《吉林省省直政府采购若干规定》等,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修订《吉林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建立健全反腐败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省直机关工作人员张先生,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他明确告诉亲友:“坚决不办升学宴,纪委已出台了规定,我不能闯红灯!”全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婚庆丧葬、因公出国等行为,促进了廉洁从政。

    2010年,吉林省公开选拔出厅处科级干部1149人,是吉林省历史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人选来源最广的一次公选。这次公选,坚持把公平公正贯穿始终,把强化监督贯穿始终,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职回避、述职述廉、考核评价等作出明确规范,严格实行任前审核、任前经济责任审计、任前公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全程记实等各项制度,强化了对人事权的监督。

    对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主岭市大货车司机王师傅深有感受。他说:“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态度好,效率高,速度快,我每年要来几十次,每次都很满意。”目前,省直42个部门的464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入省政务大厅实行集中审批。241个项目压缩了审批时限,140个项目简化了审批环节。省级重点项目进入“绿色通道”审批,办理时限比承诺时限提前一半以上。全省有48个市(州)、县(市、区)政务大厅,已建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对行政审批全程即时监督。

    加强权力监督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全省坚持把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加强权力监督制衡,有效规范公共权力,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省委、省政府领导坚持参加省管班子民主生活会,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加强对指定内容民主生活会指导;深入开展巡视工作,对全省9个市(州)、45个县(市、区)和38个省直部门开展了巡视,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各类专题报告96份,提出建议161条。

    ——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的监督,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2010年,在省直15个部门开展试点工作。查找廉政风险点,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初步建立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制定《关于吉林省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基层党务公开覆盖面已达到90%以上,权力被置于群众有效监督之下。

    ——加强对农村基层权力的监督制约。在彻底清理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并实行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三资”代理服务、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干部“三项制度”。现在,吉林省所有的行政村,都建立实行了“三项制度”,所有的乡镇都建立了“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全省99%行政村已完成了“三资”清理工作,共清查村级集体资金69亿元、资产115亿元,清查耕地、林地、草原等资源面积917万公顷。这项工作也得到了中纪委的充分肯定。

    “利剑已然出鞘,反腐未有穷期”。全省在源头防腐治腐方面,下真功,出实招,有力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吉林做法”必将继续在更广范围发挥优势,为反腐倡廉工作作出更多贡献。(张世良 田静记者 赵乃政)  

 
 
 相关链接
· 近期全国猪肉价格稳中微降 吉林降幅位居首位
· 吉林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节日市场稳定充实储备库存
· 吉林:"十二五"医药健康产业将实现产值3000亿元
· 吉林:一年受灾一年恢复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 中央纪委:2010年8个省(市)成立预防腐败局
· 交通运输部全面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