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上海常住,不管是否有上海户口,都与户籍居民一样享受相同水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卫生局1月11日透露,上海将在三年内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继续加大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在2010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46.41元的基础上,2011年不低于人均50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公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差异,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国家层面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九大类21项,而上海根据“基于国家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原则所拟定的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除了丰富国家大类中的项目内容,还另外增加了计划生育保健、学校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等三大类,总计十二大类42项。比如国家要求少儿计划免疫免费,而上海更实施系统化的保健服务,对1岁以下少儿一年不少于4次、1—3岁少儿一年不少于2次免费体检。
“具有‘上海特色’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只要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都可以平等地享受、方便地获得。”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上海从2006年即开始探索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求外来常住人口的社区预防保健经费标准达到户籍人口标准的50%,目前已有10个区的预防保健经费实现户籍与外来人口“一视同仁”。一些区县的公共卫生项目也已覆盖全部实有人口。市卫生局表示,根据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全部区县的社区预防保健经费都将以常住人口为标准投入,所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将覆盖全市外来人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包括针对重大疾病或传染病以及妇女、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制订并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起,上海还将根据城市特点,新增“社区大肠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向全部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