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打造精品力作—2010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述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27日   来源:新闻出版总署网站

发挥导向作用 打造精品力作
——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述评

    2010年10月,在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专家评审、择优立项、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的评审程序,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最终评选出95个资助项目。

    95个项目获资助

    2010年度,共有527个项目申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经过专家评审并报基金委审批,共有95个项目获得资助,占申报项目总数的18%,总淘汰率为82%,比上年度74.6%的总淘汰率提高了7.4个百分点。

    从出版形式上看,95个项目的基本分布是:图书85项,占89.5%;音像制品6项,电子出版物1项,多媒体出版3项,占10.5%。

    从项目内容看,95个项目的基本分布是:社科类34项,占35.8%;科技类24项,占25.3%;文学艺术类21项,占22.1%;工具书类11项,占11.6%;少儿类2项,占2.1%;民文类2项,占2.1%;古籍类1项,占1%。

    从资助额度来看,资助额度在500万元以上的12项,占12.6%;100万元-500万元的39项,占41.1%;100万元以下的44项,占46.3%。

    从获得资助的出版单位看,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45家,占47.4%;地方出版社40家,占42.1%;高校出版社10家,占10.5%。

    资助项目呈现4个特点

    2010年资助项目基本体现了国家出版基金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宗旨,及公益性、重大性、精品性和传世性的要求,并呈现以下特点。

    出版规模可观,选题意义重大。从项目规模来看,本年度95个资助项目中,出版规模超过500万字的有34项,占35.8%。其中,1000万字以上的18项,占获得资助项目的18.9%;20卷以上的26项,占27.4%。

    从项目选题来看,本年度95个资助项目中,或为前世没有,或为当世急需,或为文化传承,均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大众化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选题22项,占获资助项目近1/4,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大导向作用。《江泽民文选》(外文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英文版)等选题,在推动中国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走出去”方面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此外,如《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等选题,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方言民俗图典系列》、《敦煌丝绸艺术全集》等史料整理选题,在加强文化积累、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主创队伍严整,内容质量较高。从著作者队伍来看,95个资助项目多由所属领域代表国家水平的各方面专家学者组成。尤其是一些大的项目,名家云集,保障了项目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奠定了项目的精品基础。如《中华“五大汉”医学大辞典系列》集中了医学界一大批院士和专家,代表了我国医学科学的一流水平;《中国京剧大典》以精确性和权威性铸造经典性。

    创新价值突出,形式手段多样。从项目内容来看,本年度资助项目中有近1/5的项目为研究专著,大多依托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价值。如《中国自然灾害通史》是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灾害史研究的某些空白。

    从项目形式载体来看,本年度资助项目既有表现形式的创新,也有传播手段的创新。在表现形式方面,《陈洪绶全集》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反映古代画家个案的全集;《中国儿童立体百科全书》把立体情景插图引入百科类图书中,这在国内外儿童百科全书的编纂中尚属首创。在传播手段方面,或是以纸质图书为蓝本,制作音像电子或者数字版,如《红色经典系列故事》;或是将其他载体形式的内容制作成图书,如《感动一个国家的人物》;或是将纸质产品与数字产品同步开发、中英文版本同步开发,如《绵竹年画》的数字版、《敦煌丝绸艺术全集》的中英文版。

    前期基础较好,项目成熟度高。从项目进度来看,95个资助项目,有26个项目已全部完稿并进入出版流程,其他项目也都提供了样稿和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项目启动较早,内容扎实。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的译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家陆续翻译出来的,所有译稿50卷2500万字全部完成,涵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全部重要经典文献。二是长期规划,形成了品牌。如《中华民国史》启动至今已近40年,20世纪80年代起出版的部分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史学界的高度评价。三是组织得力,质量有保障。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是中央军委1997年11月赋予军事科学院的一项重大科研任务,专门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领导小组。在历时10余年的编撰修改过程中,先后组织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集体统稿和修改,使书稿质量不断提高。

    四结合八突出寻求突破

    总体来说,2010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基本达到了传承中华文明、体现国家水准的要求,但传世精品分量相对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从长远来看,国家出版基金管理还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突出导向性和示范性。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出版基金的导向和示范作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前所未有、国家急需、惠及当代、传之后世的精品力作,突出重点,宁缺毋滥。就目前来看,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评审方式还有待丰富,特别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站在战略高度和国家利益的角度,集中各方智慧,策划重大选题,展开联合攻关,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导向、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传世力作。

    规模与质量相结合,突出重大性和精品性。国家出版基金强调重大性,但其根本在于打造传世精品。本年度95个资助项目,有近1/4规模较大,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项目,还有待实践检验。因此,如何处理好重大性与精品性的关系,实现规模之“大”与质量之“重”的有机结合,是今后项目申报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关乎国家出版基金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

    积累与创新相结合,突出传世性和创新性。国家出版基金以推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为宗旨,但就目前资助项目来看,资料整理方面的项目较多,内容创新的项目较少;从出版价值来看,集成性创新的项目较多,自主性创新的项目较少。妥善处理好传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在引导文化积累的同时,引领内容创新和出版创新,是国家出版基金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众和小众相结合,突出公益性和公共性。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版基金特别强调公益性,既要资助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产品,也要资助服务小众的公共文化产品。其目的是,国家花钱,最终要让百姓受益。

 
 
 相关链接
· 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会11日在北京召开
·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出版基金要造传世精品
· 柳斌杰:国家出版基金要切实保证入选项目的质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