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入秋以来,甘肃省河东地区降水普遍偏少,定西、白银、兰州等地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秋冬春连旱。截至2月9日,全省受旱面积达到1088万亩,其中农作物受旱面积360万亩,占去年秋播作物总面积的34.6%;旱地缺墒728万亩。166万眼水窖中蓄水8立方米以下的有103万眼,因旱造成75万人、6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给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严峻旱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副书记鹿心社,副省长泽巴足分别对抗旱工作作出批示和指示。2月11日,省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对当前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各有关市州、县市区和部门紧密配合,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不出问题。日前,国家防总也派出工作组抵达我省,对当前旱情和抗旱工作情况展开调研和指导。
去冬以来,甘肃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中部地区和陇东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旱情,部分越冬作物受到一定影响。据统计,去年全省共播种冬小麦875.84万亩,全省冬小麦一类苗347.7万亩、二类苗360.8万亩、三类苗167.3万亩,分别占麦田总面积39.7%、41.2%、19.1%,越冬前的苗情是近几年冬前苗情较好的一年。但目前全省大部分越冬作物仍处于越冬期,预计随着三四月旱情的发展,促进苗情升级转化的难度将加大。目前农作物重旱面积达45万亩,全省旱情依然较重。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抗旱防汛指挥部、省水利厅多次召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减灾。目前省市县各级已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抗旱拉水,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为确保春耕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现在我省抗旱工作的重点已转向加大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和农田灌溉设施维修、抗旱保苗等田间管理措施上。
甘肃省各级农业部门与各地科学有序开展抗旱保苗促春管工作。对有灌溉条件的麦田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进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对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采取镇压、划锄和增施有机肥、搞好耧施化肥等措施,增加地温、提墒保墒;对部分播种早、播量大、冬前出现旺长的麦田,控旺转壮,防止倒伏。组织推广顶凌覆膜等科技抗旱技术,掀起500万亩顶凌覆膜的高潮。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玉米、马铃薯等抗旱作物面积,预计全省春播粮食作物面积不低于3100万亩。目前春耕物资准备较为充足,全省供销、农技部门及各类化肥经营门店共调进各种化肥约120万吨,约占春播需要量的6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据了解,当前全省旱情仍在持续。气象部门预测,近期全省大部分地方降水仍将偏少一至二成,预计到2月底全省将约有80—85万人饮水困难,到3月底将有近100万人饮水困难。为有效应对持续发展的旱情,确保群众饮水和粮食生产安全,省水利厅将在加快在建大型泵站、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同时,多渠道筹资,力争在春季建设一批小电井、小提灌等应急水源工程,对农田水利设施抓紧进行维修和配套改造,以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解决人畜饮水和抗旱保粮中的骨干作用,保证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记者 王朝霞 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