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从湖北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获悉,湖北从五个层面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2010年建设试点覆盖全省35%以上的乡镇和村,同比提高约6个百分点。
仙洪试验区经过再次扩面,试验区已涵盖仙桃、洪湖、监利的36个乡镇1126个村175.56万人。建设以来,试验区粮食产量年均增长5.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6.11%,农田排灌畅通率达到80%。
城乡一体化试点扩面。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总结推广鄂州经验,并将仙桃、洪湖、监利、宜都、大冶、掇刀6个市(县、区)纳入全省试点,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当年,鄂州市投入建设资金8.5亿元,力度进一步加大。
脱贫奔小康试点加速。去年以来,保康、五峰、丹江口、大悟、英山、通山、鹤峰7个县市,建立了多个脱贫奔小康重点片区、综合示范区,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7县市6类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49.2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6%。
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竞相发展。目前,88个试点乡镇基本完成了总体规划,已有1739个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1031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布局规划。各地通过村庄环境整治、集镇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迁村腾地”及中心村建设等,同步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竹房城镇试点启动。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点,力争3年取得明显变化,5年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经济活力和示范效应的山区新农村建设引领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11月,十堰市及3县市规划和确定了重点建设项目。(记者张爱虎、通讯员邓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