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金融业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着力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服务,卓有成效,新疆近两年信贷投放接近前60年总和,近三年证券融资超过前14年总和。
一、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五年来,自治区金融机构日益健全,功能日臻完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期货业蓬勃发展。银行业加大了对新疆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紧紧围绕“三农”、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加大信贷投放,贷款发放量创历史新高,较好地支持了我区经济发展。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了解重点项目、大企业大集团融资和各类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各自总行与政府开展战略合作,丰富金融服务手段,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有力的支持了新疆加快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积极搭建地方金融投资平台,组建新疆金融投资公司,作为自治区投资参股、改造重组地方金融机构的主要投资平台,抓住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全区金融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农牧业发展,弥补了地方金融机构资金缺口,增强地方金融机构造血功能,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积极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为新疆金融市场注入生机与活力。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深化体制改革,着手研究组建新疆银行,在全疆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县域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成功引入东亚银行、中信银行来疆设立分支机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疆分行。昆仑银行大庆、吐哈、库尔勒分行已相继开业,形成了疆外疆内同步发展的格局。成功组建五家渠村镇银行、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等。全区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活力、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户贷款难问题得到破解
一是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 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按照国务院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的新要求,着力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努力化解农信社50亿元的历史包袱,促进轻装上阵、发展壮大。积极协调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各项措施和自治区各项扶持政策,圆满完成农村信用社9.56亿元专项央行票据兑付,兑付进度名列全国前茅。由新疆金融投资公司和新疆凯迪投资公司两次向农村信用社注资近10亿元,增加农村信用社资本金,为农信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大力完善体制机制,稳步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经营业务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为我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是大力推进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根据新疆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人口密度、路途远近及需求情况,制定实现全疆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计划并推进实施,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普惠制金融服务, 缩小了南北疆差距,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我区211个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已全部实现了金融服务覆盖。
三是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自治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村(乡)支书信贷协管员”制度,制定信用贷款优惠政策,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创新支农服务方式,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支持守信农民先富起来,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其他各涉农金融机构全面支持我区“三农”发展,农发行新疆分行“十一五”期间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投入,贷款余额增长50.80%,中长期贷款实现零的突破,惠及全区45个县市。
三、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创新机制和手段,对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在全疆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73家,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辐射全疆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优质、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是认真研究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信贷增量奖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
三是规范民间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有效补充中小企业的信贷不足,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全部面向中小企业、“三农”和个体工商户,有力的支持了小企业的发展。
四是丰富中小企业的增信手段,加快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履行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建立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规模和能力,防范化解融资担保风险,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四、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动资本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成立了自治区企业上市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在全疆8个地州成立了企业上市推进机构,及时开展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培育和促进企业改制上市的文件,使我区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自2006年底重启企业上市以来,新疆企业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连续取得好成债,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7家,H股上市公司2家),列全国第16位、西北首位。上市公司再融资和企业首发上市(IPO)融资合计410.3亿元,相当于以前12年总融资额的2.5倍以上。积极开辟新疆企业债务融资绿色通道,共获准发行64亿元短期融资券。积极展开了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大力度地解决上市公司不规范运作问题、推进困难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一系列措施,使新疆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高。新疆上市公司已成为加快新疆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领军企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落实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带动力。建立完善上市后备企业成长培育机制,成立了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企业培育和改制上市的政策文件,使一批成长性企业及时发现和培育,步入成长和改制上市轨道,为资本市场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同时,积极争取新疆高新企业进入证监会三板市场试点,搭建新疆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五、积极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
五年来,积极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力推农业保险业务发展,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一直名列全国前茅。推进特色林果业政策性保险,2010年自治区已在阿克苏市开展了特色林果业保险试点。积极研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政策,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通过推动农业保险等重点业务发展,为我区“三农”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目前,我区保险公司已增至22家,其中财险12家,寿险10家,保险从业人员5.46万人,覆盖城乡的保险服务网络初具规模,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履行责任,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7·5”事件中遭受损失群众的保险救助理赔工作,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和补偿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