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安徽:基层医改任务基本完成 阶段性目标初步实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0日   来源:安徽日报

    高达50%的药价降幅让百姓拍手称快,公平透明的用人制度让医护人员心服口服,按绩取酬的分配制度让职工干劲十足,足额到位的保障制度解除了卫生院长后顾之忧……3月19日,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陆登宏提起不久前应邀走进中南海,与温家宝总理面对面说医改提建议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医改变化大,群众实惠多!这就是我带给总理的心里话。”

    2009年年底以来,关乎深化基层医改、缓解千家万户的群众就医难问题,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摆在尤其突出的位置上。2010年1月1日起32个县(市、区)开展首批试点;9月1日“两步并一步”,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惠及全省6800万城乡居民。改革以“全面彻底”为路径,一揽子推出了“一主、三辅、五配套”一系列政策文件,着力斩断“以药补医”的利益链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目前,基层医改五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体制机制顺利转型,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的改革阶段性目标初步实现。在2010年9月1日之后的“全覆盖”阶段,全面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1262个乡镇卫生院共核定编制57330名,较改革前增加近3万名;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通过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共竞聘上岗48769人,1万多名无资质、低学历的人员妥善分流安置,1万多名有资质、无学历的编外人员纳入编制管理;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各地均制定了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和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医生不再为提成而争病人、争病源、滥用药物,医疗服务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障制度改革落实到位,各地除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改革投入,更通过新农合、门诊收入等齐“进补”;药品采购机制逐步完善,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中标价格较国家指导价平均下降53.2%。已存在多年的“以药养医”补偿机制,在安徽省彻底得到改变。改革的成功实践被总结为“安徽模式”,为全国基层医改工作成功树立“标杆”。

    由局部试点到全面铺开,基层医改的阶段性目标已初步实现。为巩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确保改革经得起检验,安徽省基层医改又进一步深入开展了“回头看”活动。“活动中,强调‘两头找’,找存在的问题,找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要认真总结各地在保障村医方面的好做法,扩大保障面。 ”安徽省医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具体来说,尤其强调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重点防止绩效考核走过场,努力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尤其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配送机制,通过加强对药品采购、配送、结算等全过程的跟踪调研,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价格稳定、配送到位、结算及时。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加大对综合改革的投入,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目前,基层医改“回头看”活动已在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在六安市,通过广泛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畅通言路,接受群众监督。短短1个月时间,6个指导组先后3次深入所联系的县(区)开展调研,全面退还了因零差率执行不到位而多收患者的8万多元药费。

 
 
 相关链接
· 上海医改方案16日起到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海南三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 院长实行年薪制
· 北京市开展形势政策报告会解读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 辽宁实施医改一年多来全省投入增量资金231亿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