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十二五”时期陕西省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1日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城镇将新增就业135万人以上,新增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据统计测算,“十二五”时期,全省每年新增适龄劳动人口70万左右,而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只有35万个左右,供需动态岗位缺口35万个。农村富余劳动力滚动存量每年786万人,每年可实现转移业就650万人左右,尚有130万人左右难以转移就业。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引导有条件的600万名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城镇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十二五”期间城乡就业人口总量压力将比“十一五”时期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表现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且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更趋复杂。

    据了解,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会越来越大,而就业困难群体往往技能单一,一些人就业的期望与自身的技能和条件不能匹配,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随着陕西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对公共就业服务和服务的均等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了解到,化解“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是当前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结合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等,推进“绿色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成为工作重点。同时,改善就业结构,重点扶持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特别将进城落户农村居民中未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作为职业培训的重点对象,符合条件的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帮助其及时实现就业再就业,确保其进得来,有工作,留得住,实现由农村居民向新市民的真正转变,防止和避免农村居民进城后因大量失业而影响社会稳定。

    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对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见习、推荐、帮扶等“一条龙”服务。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大对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帮扶力度,根据特点采取有效援助措施,努力帮助实现就业。

 
 
 相关链接
· 北京市中关村未来五年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人才特区
· 湖南省首发未来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目录
· 贵州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 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粮食行业“十一五”回顾: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