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明从哪做起?
从我做起,从咱们每个市民做起。“创文明交通城市,做文明交通人”活动的相关调查显示,这个观点正在成为市民们的共识。
3月21日,“交通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周活动启动,“创文明交通城市,做文明交通人”活动也再一次成为津城初春热点。回想2010年岁末,本市百万市民通过网络评选“2010年度最受群众欢迎的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创文明交通城市,做文明交通人”活动榜上有名。这个结果,包含着市民对良好出行环境的需求和期盼,彰显了市民对创文明交通城市的热切肯定。
数字说话:
天津人交通文明素质逐步提升
汽车和自行车流量最大的海光寺口,是本市交通秩序的一个晴雨表。在这里执勤的交警张纪介绍说:“去年底,这个路口的交通违法处罚率比去年初下降了30%。”交通违法处罚率的下降,表明了本市的交通秩序正在日益好转。
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天津道路严重拥堵路口路段有32个重要节点得到有效缓解,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起数分别比上一年下降3.71%和23.33%,为实现交通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基础。
家住河东区的王越坤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的老人,曾多次针对道路堵和乱问题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他自己对部分路口所做的交通违法率调查显示,2010年11月与年初1月份相比,自行车违法率下降30%,机动车违法率下降70%。虽然这不是一个权威数字,但它也从一个方面证明,天津人的交通文明素质正在逐步提升。
多方联动:寓教于服务之中
“创文明交通城市,做文明交通人”是一次规模浩大的多部门协作。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市安监局、市建交委、市妇联、团市委、市交通港口局、天津警备区、武警天津总队等十余个部门参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本市各区县也迅速行动起来,以提高市民交通素质为目标,以解决本地区交通畅通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多方联动齐抓共管。西青区以中北镇创建交通安全典型示范单位为试点,以点带面,实施交通安全整体创建规划。中北镇政府完善村镇交通设施,建设学校、社区广播站、网站、交通安全志愿者等阵地,成立117个交通安全机构,建立31个警务室。2010年中北镇村民交通事故发生率比上一年下降30%,交通违法率下降10%,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东丽区华明镇针对村民搬入社区后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制定了适应社区交通安全管理的新型责任制管理体制。从镇管委会到居委会、居民楼间层层有人管理,把交通安全列为年终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指标。他们还在各社区建立了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站,这一服务站被誉为“不出社区的交通队”,在解决群众办理车务手续路程远、等候长难题的同时,在站内开展多样化的交通安全宣传,寓教于服务之中。
民意所向:文明交通凝聚你我他
依照民意,凝聚民气,百姓参与,共同治理。这个在“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在“创文明交通城市,做文明交通人”活动中再次得到验证。
在活动开展中,发动和依靠群众始终贯穿于全过程,以人的文明提升交通文明,文明的交通促进了城市文明。
“小手拉大手”工程深入人心。天津市100万中小学生向父母们发出的“关爱生命,珍惜家庭,杜绝违法,安全出行”倡议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孩子们真挚的感情、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父母做文明交通人的渴望,很多家长看后觉得很震撼,纷纷检讨自己没有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表率。
“拿起手中DV、相机抓拍身边不文明行为”开展不到一个月,各新闻媒体就收到百姓抓拍的不文明行为录像、照片800多个,一些网友还把录像和照片发到网上。这些不文明行为曝光后,被曝光者很是羞愧,很多人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开车违章了,太栽面了。”
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是2010年天津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这些在路口义务执勤的志愿者有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也有演艺明星和在校大学生。目前注册的交通志愿者已达万余人,除了义务执勤,志愿者们还向社会发放了500万份交通安全宣传单和50万个交通安全提示卡,用自己的默默奉献倡导交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