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千万聚人心,天下英才汇重庆。”这是从四川攀枝花来渝的自由职业者蔡佳倩,在即将搬入重庆市首批竣工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前写的一首名为《家》的诗。她将在今年6月底前拿到新房钥匙,成为重庆市公租房今年首批入住的67330名业主中的一名。
“时间越近,心情越激动,终于可以结束居无定所的生活了,我感觉自己真正成为重庆人了。”蔡佳倩对记者讲。
一年前,单身母亲蔡佳倩带着15岁的儿子到重庆寻求发展机会。由于一直没有获得较高薪水的工作,而儿子上学尚需要支付不菲的学费,购房对于蔡佳倩而言,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迫于无奈,蔡佳倩一家此前一直租房或借住朋友家。“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总感觉自己像浮萍,没有归属感。”她说。
重庆市建设的公租房,给了蔡佳倩一个具有“归属感”的载体。今年2月份,她向有关方面递交了2室1厅公租房的申请,通过摇号,她成为重庆市公租房首期竣工项目———民心佳园46栋11-4号的准业主。
按照既定的日程安排,今年6月底前蔡佳倩就能拿到新房钥匙。与一般的租赁房不同,公租房不但是全新装修,而且设施一应俱全,她只需要准备点简单的家具就可以入住。
和借公租房短期过度的一些业主不同,蔡佳倩的计划是成为民心佳园的“永久性业主”。按照规定,公租房住满5年即有权申请购买。为此,目前并不宽裕的蔡佳倩还是打算在家具添置中“一步到位”,购买质量较好以便于能长期使用的热水器、床、衣柜、电脑等用品。
为了筹集这笔费用,此前一直在家靠写作静候出版商的蔡佳倩终于按捺不住,在一家民营企业谋了一个行政管理的职位,月薪2000元。为了打造新家,她计划向亲戚借2万元钱,以便于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居氛围。
“公租房真是祛除了我们中低收入者的一大心病。”她告诉记者。此前,由于住房问题牵制了蔡佳倩过多精力,她手头几本书稿都未能最终截稿,“现在总算能够潜下心来,安安心心搞‘生产’了。”
而为了迎候像蔡佳倩这样的准业主,作为重庆市公租房首个竣工项目的民心佳园,加快了施工进度。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心广场和各楼宇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绿化和道路修缮已经进入扫尾阶段。民心佳园开发单位———重庆市地产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已经连续一年加班加点,一名中层干部甚至在父亲临终前仍在施工工地。
蔡佳倩只是今年首批入住重庆公租房的67330名幸运儿中的普通一员。3月初,众人期盼的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首次公开摇号配租,共有152810套、400万平方米房源分配给了像她一样无力购房的中低收入群体。
大规模推出公租房,是重庆市提升民众幸福感和实行“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住房“双轨制”的重要举措。在“十二五”期间,重庆计划投资兴建公租房4000万平方米、80万套,建成后可解决200多万人的住房困难。以公租房为龙头的保障房型社区即混搭型社区将占到重庆的“半壁江山”,构成重庆主要的社区形态。
据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主城区有在建公租房项目共8个,建设总规模1129万平方米。纳入今年第一批交房的公租房总量为439万平方米、67330套,采取分批交付的方式,最后交房时间为2011年11月底。2011年,主城区计划新开工项目8个,规划建设总面积为1215万平方米。目前,8个项目的相关手续已经办理完毕,预计能在4月底完成征地拆迁。(记者 吴刚)